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唐朝的中外交往 > 国际大都会长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 题号:1969297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唐朝时期,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还有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学者、僧侣等人员,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前往长安。当时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中外交流达到鼎盛。

——摘编自胡柏翠《兴盛的唐朝旅游活动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机应机构加以管理。当时出现了两个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所示人物的名称及他们的事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盛况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所示内容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政策原因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还设立国学,教授儒学;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制瓷及制铜技术也传入新罗;新罗的姓氏、服饰、节令、风俗也受到唐朝的影响。

材料三:在上海APEC会议上,中国作为东道主邀请前来参会的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体的领导人穿唐装,并由此而掀起祥和喜庆的“唐装”新潮,这不仅是传统与现代的 融合,更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地位与风度的体现。

(1)你知道材料一中的僧人分别是谁吗?他们的主要页献有哪些?

(2)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作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阅读材料二,从中归纳唐朝与新罗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3)阅读上述材料,简述各国为什么会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对外政策给后人留下的启示。

2019-05-09更新 | 4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王老师以“梦回大唐”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任务一【评价历史人物---感受帝国政治文明】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能覆舟”体现了图一帝王怎样的治国理念?为了“避免覆舟”,他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2)图二为中国一代女皇,请问她是谁?历史上对她的统治有何评价?
任务二【观察文物图片---感受帝国经济繁荣】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白居易



(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对图三文物的描述,请问这是对唐代经济哪一行业的描述?再写出唐代这一行业繁荣的表现两例。
(4)请结合图四图片和文字判断这是唐朝哪一座城市?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座城市布局有什么特点?
任务三【阅读历史资料---感受帝国社会开放】

材料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制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构成“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渡》



(5)根据材料,指出唐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原则和政策。举出唐朝民族交融的两个事例。
(6)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图五反映的史实是什么?请再举出一例相似的史实。
2020-05-15更新 | 4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封闭的过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记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首都侨居有大量外国客商、往来使节、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达万人以上,仅日本的遣唐使就达十多批。宋朝时期,中西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中西交往频繁,许多外国人到中国经商、定居。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这与宋朝统治者实行的哪些措施有关?

材料二:明朝初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一艘船可容纳千人,船队白天使用指南针导航,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


(2)据材料二,分析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三:英国马嘎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指南针,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发现:“中国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道“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非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3)从对外关系的角度分析,材料三描述的情况是清朝实行什么政策造成的?这一政策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4)纵观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请你说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
2019-06-23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