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 题号:19726753
古代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古代中国各朝代的政治制度既有沿袭,又有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和“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在政治上的典型表现是什么。

材料二   ……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西汉景、武而后(西汉景帝、武帝后),始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自是之后,虽诸侯王,亦无君国子民之实,不过食其所封之邑人,况列侯乎?

——马端临《文献通考·封建考》


(2)根据材料二,回答西汉景帝、武帝统治前后,诸侯王的权力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①图1所示的制度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建立,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
②图2所示的制度在明成祖统治时期建立,废除丞相制度加强君权。(     )
③图3所示的制度在清雍正帝统治时期建立,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
(4)材料三图1到图2、图3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建立与完善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国家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图1表明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其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图2“制度”是谁首创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采取哪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接受董仲舒什么建议?
(4)汉武帝即位之初,诸侯国势力还很强,为解除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汉武帝采取哪位大臣的什么建议?
2023-02-22更新 | 1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制度文明: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朝代中央地方
秦朝皇帝握有至高无上的、统治全国的权力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两级制,由皇帝任命行政、军事长官
汉朝汉承秦制实行“推恩令”,削弱渚侯国势力
唐朝——合并州县
元朝中书省为管理广袤的土地,元朝逐渐形成一套行省制度
明朝原来的皇帝—中书省—六部的政治体制发生了变化三司分治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始于雍正年间——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指出秦朝中央政府的“监察官”是什么?
(2)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产生了什么作用? 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3)明朝中央政权机构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4)请概述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权力演变的规律
2018-06-24更新 | 19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选择怎样的治国方略,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材料一:老子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民与世无争,天下就会太平。

——《七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三:他认为,只是依靠君主和臣下的才干来治国,国家的强盛只是暂时的,这些优秀的人才一旦去世,昔日的富强必将走向衰落;只有依靠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走入上述覆辙。于是他提倡“法治”,反对空谈仁义,想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的才干也得到了当时最有才能的统治者的赏识,但是由于小人妒忌,他最终并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制度的实现。


(1)材料一中老子是哪一学派创始人?西汉初年哪一政策体现了“无为而治”?
(2)材料二这话是谁说的?他的思想在哪一时期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成为正统思想?
(3)材料三“他”是谁?其思想最先被哪位皇帝使用及他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2021-09-14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