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28 题号:19879110
小明同学所在的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采用了编制年代尺和收集史料的方法。

【编制史尺】

材料一



(1)请写出A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实现统一的王朝名称?都城在哪里?这个王朝的灭亡带给我们什么教训?

【回忆史实】

材料二

目录

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卷二夏本纪第二

……

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

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

老子韩非列传

……老了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遵去。……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2)材料二判为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写出该部史书的名称。说明老子的思想主张。他创立了哪个学派?韩非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3)材料中的局面历史上被称为什么?你赞同春秋战国期间那个学派的观点?
(4)除了上述材料外,你还有哪些好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思想变化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材料二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他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

材料三:


《韩非子》书影


(3)材料三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作?该学派提出的政治主张是?
2022-11-25更新 | 1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所损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晚年的孔子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诸子百家主要代表人物表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儒家孟子和荀子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道家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____法家的集大成者,强调以法治国

——根据《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整理

材料三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经》


(1)根据材料一,写出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分析孔子宣扬的政治主张“不为各国采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百家争鸣产生的时代背景,并在表格中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人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老子的政治主张。写出老子创立的学派。
(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2-08-08更新 | 14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中国历史》

材料三: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


(1)材料一的“革命性突破”是什么?这个突破在经济方面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哪一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家的治国方略是什么?
(3)材料三中各国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哪个国家哪次改革成效最大?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因素有哪些?
2023-02-08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