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200990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了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下表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法令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历史事件最大的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简述这位“新皇帝”“将广阔国土划分行政区”实行的制度名称,并概括该制度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简述表格反映出西汉前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统一大一统王朝所采取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尽一切可能为强军服务。在农业上限制一切有碍于农业生产的活动,把尽可能多的人束缚在土地上,使他们专心致志地投身于农业生产。他力图通过农业发展来不断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以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

——摘编自张宁《从农业制度改革看商鞅变法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都赦免还贷,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1)材料一图A骨耜是河姆渡人使用的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他们生活在七千年前的长江流域,以______为主要农作物。图B铁制农具与_______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发展农业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发展农业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文帝治国理政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及其继任者施行这些措施促成了哪一统治局面的出现?
2024-01-25更新 | 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法规定: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国君亲属宗族不是立有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法”的内容。

材料二   新法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怕老百姓不相信,于是在咸阳市场南门立一根三丈长的大木杆,招募百姓中有能把它搬移到北门的,赏十金。百姓奇怪,没人敢移。又宣布:“能搬移的给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搬移了木杆,就给了他五十金。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商鞅这一做法的目的。
材料三   新法实行了一年,秦人到国都投诉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行不通,是由于上面的人先犯法。”将依法惩办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被处以墨刑。第二天,秦人都守法了。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你对商鞅的评价。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士人们思考社会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进步。


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③“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④“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
⑤“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4)请按照思想特点为以上主张分类【只填写序号即可】
属于儒家学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道家学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法家学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4-09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很多改革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并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秦国是战国时期改革最彻底、发展最快的国家。“他”在秦孝公的主持下,秦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成就了之后的统一大业。

材料二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材料四   在他统治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贵族说汉话,改为汉族姓氏,穿汉服,与汉族能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等。


(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次改革(改革名称)?
(2)从材料二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分别通过什么措施来巩固统一?
(3)汉武帝为了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问题实施什么措施?在思想上、军事上汉武帝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
(4)材料四叙述的是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作用?
2023-02-20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