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20626381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朝代,其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其兴亡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借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秦之兴】

材料一:(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秦之立】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秦之治】

材料三:《秦朝行政结构示意图》


   

材料四:“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秦之亡】

材料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1)“秦人”实力增强主要与材料一反映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回答“民勇于公战”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秦王”指的是谁?“诸侯”的产生与哪一制度有关?
(3)据材料三,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政治制度?按图意空白处应填写什么内容?
(4)秦朝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统一了文字货币,统一后的文字、货币分别是什么?
(5)秦王朝统治昙花一现,二世而亡,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1)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什么和什么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2)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什么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国统治者纷纷变法改革,其中秦国的什么成效最大,支持这一变法的是什么?

材料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之大丈夫。



(3)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如儒家的代表人物什么主张实行“仁政”,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这一时期,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又互相影响,带来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4)综上所述,归纳推动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因素。
2022-01-28更新 | 2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秦始皇统一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

——摘编自《秦始皇诏版铭文》

材料三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项措施。这些措施对“始皇并天下”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统一天下”发生在哪一年?为“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材料,负责制定该政策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该措施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古封国制”指什么制度?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替代“古封国制”?这一制度对此后我国历代王浩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4)综上所述,秦国到秦朝的变迁,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哪些趋势?
2017-11-27更新 | 9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买入)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四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1)依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三,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反映商鞅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在变法中是怎样体现的?
(4)材料四提到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2020-01-23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