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 题号:2077136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将全国分为36郡……在郡下设县。

材料二


材料三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为“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奠定基础的重要变法是什么?秦朝建立后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出现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的图片材料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分别有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改革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动力,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材料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1)请在材料一中战国形势图上标出战国七雄名称。
(2)材料二是秦孝公发布求贤令中的内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秦孝公认为“丑莫大焉”的是何事?秦孝公的强烈愿望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商君”是谁?“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各指什么?“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2023-03-24更新 | 2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改革和创新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改革的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

材料二   孝文帝召见群臣,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和罢官。”


   (2)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材料二中孝文帝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

材料三   



(3)根据所学回答,贞观新政在赋役制度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三省中负责执行政令的是哪一机构?贞观新政促使唐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4)根据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改革和创新对历史发展有何作用?
2018-02-03更新 | 5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片

   

             图一 铁农具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


(1)从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材料二: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2)材料二中的“公孙鞅”是谁?支持他变法的国君是哪一位?其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公元前356年,秦国颁布新法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结合材料三指出,变法为什么会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变法中哪一项措施有利于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
(4)此次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5)秦国因变法而发展,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改革的大潮中,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2023-10-08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