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建立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0 题号:20940093
【千秋功过天下评】

材料一 秦始皇年表(部分)

公元前259

1

出生在赵国的都城邯郸

公元前247

13

继位

公元前230

30

开始灭六国,一统天下

公元前220

40

书同文,车同轨

公元前219

41

自称始皇帝

公元前216

44

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制

公元前213

47

修驰道,焚书坑儒

公元前210

50

驾崩

材料二 秦统一后,秦朝的执政措施更为偏重兴建大型工程,其中筑长城用40万人,修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宫达70余万人,加上其他劳役,服役的人数总计不下300万,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5%,秦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摘编自周荣《秦朝兴亡的历史研究》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字数100-200字。)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诸如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这样伤亡数万乃至数十万的战役屡见不鲜。

——摘编自《史记》

材料二   统一最终由秦国完成,则与秦国自身的一些有利因素存在密切关系。秦在七国当中本来是较为落后的国家,但政治改革最彻底,改革措施的执行比较连贯,因而发展出一套比较完备的君主集权体制和高效率的国家机器运转机制。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摘自《史记》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推断当时的人民的共同愿望。
(2)据材料二,概括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个史实论证“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的观点。
2024-02-20更新 | 28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是隐藏的,偶然性是外露的,只有透过偶然性才能认识和把握必然性。

材料二   “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么,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各民族聚为一体,源自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1)结合材料一,提炼一个富有概括性的观点,并运用“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理解“秦朝统一是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
2022-11-26更新 | 189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城市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请以《城市的浮沉与绽放》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要求:从下列图示提及的城市中选取五座城市,写清城市名称,相关事件及事件的影响。逻辑清晰,表述成文,不少于150字。

2020-07-18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