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春秋争霸 > 春秋争霸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9 题号:21138494
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动荡时代的相遇】材料一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中原的“诸华”“著夏”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的往来与斗争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

【统一时期的相遇】材料二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配送嫁妆……刘邦听从了娄敬的建议……后来的惠帝、文帝、景帝继续执行……

——摘自王书熙编著《汉武帝刘彻传》

材料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夏天,武帝集结十万骑兵……又征调十万步兵转运粮草……此役,漠北匈奴主力丧失怠尽,残兵败将远遁逃命不敢再战。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西汉王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分裂时期相交】材料四如图



图1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

图2
(3)材料四图1反映的事件有什么意义?根据所学指出,与图2恩格斯的论述最吻合的一次改革是什么?

材料五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十六国北方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4)根据材料五分析归纳,北方民族大交融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方面即可)

【复兴时势的相望】材料六”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2019年的讲话


(5)结合所学与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观?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社会转型往往引发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

——费正清

材料二: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辫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材料四: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中提到的“时期”是哪一时期?农业革命”?为什么说“铁制农具和牛耕给中国带来了一场。
(2)据材料二的描述,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利与弊。
(3)材料三中“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局面出现的背景。
(4)材料四提到了“商君”改革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2-12-02更新 | 5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校七(2)班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进行探究,请你结合下列材料与要求,帮助完成。

材料一   在春秋这个乱世里,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和融合。主要参与者不断扩大自己的疆土,也不断地收纳本来不归属于他们的族群,融合为新的族群国家。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


     
图1 春秋初期及春秋后期诸侯国分布对比图

材料二   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的国家治理基本模式。

——摘自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秦始皇汉武帝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和度量衡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材料三   孝文帝(467—499年)在位29年,是北魏改革最为频繁的历史阶段。对他的改革,史学界的评价,大致可分为三种观点:一是赞扬肯定;二是褒贬兼有;三是全盘否定

——摘编自叶言都《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北朝的遗产》等


      
图2 北魏疆域(局部)、陶俑及孝文帝时期姓氏对应列表
(1)观察材料一图1两幅图片,指出春秋前期和后期诸侯国形势的变化,并说说这一变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的政治特征。
(3)根据材料三及图2信息,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三中任一观点加以解读。
2024-03-20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

——孔子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材料三:商鞅变法损害了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守旧贵族迫害车裂而死。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桓公“九合诸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桓公“九合诸侯”过程中提出的政治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中“商君治秦”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变法改革的认识。
2023-08-15更新 | 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