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2114757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戈强大,诸侯畏惧。

——摘自《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威,家给人足。……乡邑大治。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和文化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战国时期,新的社会制度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更加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聚众讲学,研讨学说,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君”是谁?并指出“商君治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商君治秦”对秦国的发展产生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如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次改革?“商君”为了使改革成功,曾“立木取信”。请你谈一谈对“立木取信”这一成语故事的理解。
(2)材料二中反映了这次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3)这次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请你说说在军事方面的改革措施是什么?
(4)用材料一中的一句话来说明这次改革的影响?
2022-02-23更新 | 2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2)“魏主”指谁?材料二中列举的是魏主改革的哪项措施?其改革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3)两则材料中的改革取得成功的共同根源是什么?
2021-03-23更新 | 2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发展与变革中走向统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综合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它们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是实现大一统的必然要求。早在春秋时期就已露出端倪,春秋时期的争霸结果是实现了局部的统一。进入战国,各国都将统一天下作为自己的使命,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和完成统一的目标。

——摘自萧平汉《战国变法运动与大一统的中夫集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两条措施(不得摘抄原文)。并说明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有何关系?
2024-03-25更新 | 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