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21174630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大动荡和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也是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较大。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

材料二:伏尔泰认为,中国道德与政治、法律的结合,即为中国式的德治主义,成了公正与仁爱的典范。他主张……欧洲应该引进中国的优良法律和道德。

——摘编自武斌著《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

材料三:秦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

——摘编自《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摘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的一位代表人物。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的哪项思想主张。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说“商君”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只有10多个诸侯国了。


(1)什么原因导致材料一中诸侯国数量大量减少?诸侯国数目变化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材料二:《战国各诸侯国改革一览表》

魏文侯       李悝变法
楚悼王       吴起变法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韩昭侯       申不害改革
齐威王       邹忌改革
?商鞅变法
燕昭王       乐毅改革

(2)表格中的“?”应填什么人物?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许多思想家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著书立说,到处游说,对这场大变革发表见解,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出现了“   ”的局面。


(3)将材料三缺失的内容补充完整。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中任选一位人物,并写出他的主要主张。
2019-03-03更新 | 3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周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仇家),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材料三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猿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崭新的国家。探索者们开始走到一起。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泰国在变法中成长为东方霸主。

——《历史的拐点》解说词

材料五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专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在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选贤与能”与哪一制度有关?
(2)材料二中“诸侯”的出现与西周推行的哪一制度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春秋时期战争的评价。
(4)材料四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为铸就“崭新的国家”,其在军事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5)材料五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为了加强对地方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6)随着历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制度也需要适时地革新,请你结合所学谈谈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023-11-10更新 | 3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远古遗址与古代政治】

材料一:中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性遗址及其考古发现

遗址考古发现
半坡遗址炭化粟;磨制石器、骨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遗迹
河姆渡遗址人工栽培水稻遗址;磨制石器、骨器;干栏式建筑遗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相同之处。(各3点即可)

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史记·周本纪》


(2)材料二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诸侯享有的权力是什么?
(3)分封制从什么时期逐步瓦解?该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4)明明是当时的一个平民,明明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获得土地?
2022-10-14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