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孔子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4 题号:2135499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他是中国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教育家。他在中国的教育实践中开私立学校之先河,为当时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了大批拔尖人才。

材料二   孔子的无神论哲学思想、德治主义的政治思想、融政治道德为一体的伦理思想、注重农业生产的经济思想,皆令霍尔巴赫、伏尔泰、魁奈等启蒙思想家为之倾倒。他们称颂孔子,利用由他们塑造的孔子来针砭时弊,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神权统治,寄托自己的思想。经过启蒙思想家的鼓吹,两百年前在西方掀起“孔子热”。

——摘自乔建中主编《中外教育经典名著速读》

材料三   孟子在《滕文公下》中写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此,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实际上就是作为道德高尚的人应有的气节和精神追求,“大丈夫”的为人,富贵不乱心,贫贱不变志,威武不屈节,既是人格修炼的最高境界,也是人格修炼的最高目标。

——摘自曲铁华主编《中国教育名著导读》

材料四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这些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
(3)材料三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理想。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基于对世界形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传统文化理念】

材料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文明交流互鉴】

材料二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文明冲突重建】

材料三   15世纪后期,从欧洲出发的航海家们逐渐发现了我们现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经过几次艰难的航行,探险家们开辟了新的航线……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地区相互隔绝的局面

——《大国崛起》解说词


【外交合作共赢】

材料四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在外交上反映出中国不是追求狭隘的国家安全、国家利益,而是追求世界共赢和共同安全。有学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思想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


(1)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孔子、孟子、墨子体现“和睦、和谐”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中的“这条路”指的是哪条商路?它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请列举两例唐朝“这样一群人”对外交往的事例。
(3)材料中“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地区相互隔绝的局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4)为了“合作”“发展”,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原则和方针分别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由“对抗”到“合作”的典型事件有哪些?
2019-10-05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设定主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李老师在期中复习时,以“感受中华文明之光”为主题,拟定了以下几个探究任务,引导七年级(3)班的同学们进行复习,请你和他们共同进行复习吧。
【任务一   感受先进制度】

材料一   周公在平定三监之乱后,鉴于管叔、蔡叔的忤逆作乱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开创了西周的分封制,而“封建亲戚”也就成为分封制的核心。

——《左传》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图一右边试着画出分封制的示意图,并将图一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感受工具改进】
(2)图二中的耒耜在农业上是用于什么劳动的?图三中铁器和牛耕在何时出现?从图二到图三说明了什么?

【任务三   感受优秀思想文化】

材料二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主张?这种思想主张对今天社会有什么作用?
(4)图四是刻有文字的甲骨,我们把这种文字叫什么?它的历史地位如何?
2020-11-29更新 | 8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钱穆《孔子传•序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指出孔子的办学创举?

材料二: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城后,大量丝帛锦绣、茶叶、瓷器沿着这条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这条通道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张骞通西域的历史作用?这条“通道”体现了在交流方面的哪些特点?并指出汉代丝织品沿该“通道”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从理论上讲,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形成了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一味顺从的性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者对该制度的评价。在古代中国按照这种制度录用的官吏必须把哪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材料四:(清朝前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通商是季节性的,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活动范围而定。


(4)材料四反映清政府实行什么政策?清朝对外开放唯一的通商口岸叫什么?这项政策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2022-07-13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