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 题号:21534656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冶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可固法……坚持德治与法治统一、自律与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唐志君《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材料二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2021年5月13日

材料四


1司母戊鼎

2刻有文字的甲骨

3《论语》书影

4统一文字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春秋战国时期所出现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写出材料一中“法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中“德治”源于这一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中“伦”指的是谁?造纸术的原料来源体现了什么样的现代环保理念?
(3)材料三中提到的《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思想?和他同一时代的另一位名医华佗有何发明?
(4)阅读材料四图片,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4幅图片中任选2幅图内容进行论述说明,字数12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

【思想光辉】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各陈其说,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制度创新】

材料二   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中国推行了近2000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中国的这一制度达到充分发展时,是由一系列的考试组成的:它们从上到下的顺序首先是地区和县城的县试,然后是省城的乡试,最后是京城的会试……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民族交融】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

【国家统一】

材料四   较之于历代,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政策最为积极。特别是西北战事结束后,清朝对边疆的治理思路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超越了长久以来“羁縻为治”的间接管理政策,转而派遣官员、驻扎军队、整顿地方,积极主动治理边疆。更为有力的治边政策,使边疆出现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

——摘编自保尔《谈清朝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墨家的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材料二中被欧洲人赞誉的“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是什么?此种考试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利于民族交融的重大改革名称。唐朝“在民族关系上有很大的建树”,其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西藏为例说明清朝的治边政策“最为积极”的具体措施。根据材料四,概括清朝对中国边疆治理的重要贡献。
2024-06-06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战国时期形势图                                                               图B   西汉形势图                                                            图C 明朝形势图(1443年)

材料二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摘自《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1)在图A所示的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___”;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_______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还在图B中的①_______________(地名)兴办太学,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图C所示政权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我国科技文化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列举两例史实证明“宋朝是中国人对世界作出最大贡献的朝代”。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文化繁荣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023-07-26更新 | 5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派及代表人物

学派代表人物
道家老子、庄子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材料二:自古书契(文书)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绢类的丝织物)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破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从此没有不跟着使用的),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

材料三: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夸大好的方面),不隐恶(不隐瞒坏的方面),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

材料四: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表中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什么局面?
(2)根据材料二,指出蔡伦采用哪些原材料造纸?根据材料,简述“蔡侯纸”制作的优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不虚美,不隐恶”是对司马迁的哪部著作的评价?该著作具有什么重要的史学地位?
(4)图四的书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作品的名称及其作者。
(5)近几年来,许多学者都呼吁要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01-11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