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 焚书坑儒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21679913
秦汉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三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摘编自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根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比较秦朝疆域图与西汉疆域图,指出西汉开始对今天哪一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武帝“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这一措施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与材料四,指出秦汉两朝在思想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并概括二者的共同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董仲舒强调用孔子之术来统一思想。他主张:凡是不属于儒家经典、不合乎孔子思想的,都应该禁止传授,不能让它们与儒家思想一同发展。这样,那些歪理邪说就被消灭了,然后国家法律规章就更加明确了,百姓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材料三:秦始皇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的史书和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所创立的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建议被哪一个皇帝采纳了?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

2018-02-02更新 | 8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起止时间?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郭沫若所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件事是秦始皇接受了谁的建议?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只有哪些书不烧?
(3)我们应如何看待材料二中的事件?
2019-10-16更新 | 1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说:“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论语·为政第二》


(1)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材料中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政治主张?孔子的学说有什么历史影响?

材料二: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


(2)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秦始皇当时接受了谁的建议?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3)依据材料三分析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为了实施该建议在教育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2-03-12更新 | 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