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21747593
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制度大变革的背景下,各国竞相交法革新,争强称霸,于是放出现争夺出谋划策的人才的竞争,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士”的知识阶层,民间讲学游说之风兴起。

——摘编自汝信、李惠国主编《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上册)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李同轨。书同文字。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记》

材料三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摘编自班固《汉书·张骞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述现象引发了哪一局面。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后所创立的政治体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凿空”一词的含义。张骞“凿空”西域展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印记。这些印记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博大内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这项秦代的改革,是汉代逐步发展的进一步简化字体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结果是楷体字从此一直成为通用文字,直到近几十年才让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如果没有秦的改革,可以想象,几种地区性的不同文字可能会长期存在下去……在造成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的一切文化力量中,文字的一致性几乎肯定是最有影响的因素。

——摘编自[英]崔瑞德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

(2)材料中“这项秦代的改革”指的是什么?该措施有哪些影响?

材料三   汉武帝破例拔擢狱吏出身的公孙弘为丞相,是让儒士广泛参政的标志。公孙弘四十岁才学《春秋》,竟能拜相封侯,使士人和一般官吏看到要被任用和升迁,必须学习儒经。汉武帝此举,意在树立榜样,使天下“群士仰慕”。

——据张诚《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简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拔擢公孙弘反映的治国思想。
2024-02-04更新 | 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闪耀着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的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摘自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文字的名称。此文字的发现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列举“百家争鸣”时期的两个学派和该学派的代表人物。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024-01-21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艺术篇】
材料一:

(1)图一的文字主要记录了我国_______(朝代)的历史;汉字书写在东汉末发展成为书法艺术,继图二(《兰亭序》)的作者之后成为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______(人名)
(2)图三所在的石窟是____,它开凿于隋唐时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思想篇】
材料二:“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
(3)以上材料体现了古代思想家老子________的思想?西汉初年,朝廷以道家思想中的清净俭约作为治国方针,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从而使西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国力恢复的局面,历史上将这一局面称为________________。
【科学篇】
材料三: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材料所说的这本著作是___________,同一时期,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是___________。
【感悟篇】
(5)综合以上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认识中国古代文化成就?
A.古代文化成就是我国人民自己创造的,没有吸收过外来文化成就。
B.对待古代文化成就,我们应坚持批判继承和古为今用原则。
C.不管是古代文化成就中的精华还是糟粕,我们都应将其发扬光大。
D.古代文化成就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没有作用了。
2016-11-27更新 | 8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