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21752057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探究我国古代的两次改革:

材料一:商鞅变法内容

政治经济军事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材料二:(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毋。

——《资治通鉴》

材料三:

鲜卑姓汉姓鲜卑性汉姓
拓跋步六孤
贺楼贺赖
邱穆陵独孤
(1)材料一中对后世行政管理产生深远影响的内容是什么?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
(2)材料二、三涉及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两项措施?改革有何影响?
(3)纵观古今变法,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甚至变法者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你认为一名改革家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65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说明,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农民,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高帝纪下》


(2)材料反映的是历史上哪次改革?据材料概括改革的措施。
(3)一次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归纳一点即可)
2020-01-19更新 | 4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七年级(1)班的同学在学习完七年级历史之后,开展了一次主题为“中华文明,光芒四射”的擂台赛,分为农耕篇、艺术篇、改革篇、文化篇四个模块来进行考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模块一:农耕篇
(1)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请你写出这两大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
模块二:艺术篇

                 图一                           图二《兰亭集序》
(2)图一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汉字书写在东汉以后成为专门的艺术,图二是谁的书法作品?
模块三:改革篇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阳。

——《魏书·高帝纪下》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改革的作用。材料二是历史上的那次改革?
模块四:文化篇
(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思想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时期。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出现了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历史上称之为什么局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1-04-22更新 | 4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写出商鞅变法的一项措施,并概括商鞅变法的影响。

材料二 汉武帝大一统



(2)依据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写出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并依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大一统的影响。

材料三



(3)材料三图中“民族融合的推手”是北魏孝文帝,他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至少说出2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影响?
2021-10-26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