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末农民大起义 > 陈胜吴广起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 题号:2179453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文帝及其子景帝在位期间,坚持“无为而治”。汉文帝曾经减免田租,景帝则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并立为定制。汉文帝一度将“算赋”(人头税)由120钱减为40钱,景帝则将男子为国家服徭役的年龄由17岁推至20岁。文帝、景帝自奉节俭,屡次下令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汉文帝废除了秦朝的连坐制,将几种残害肢体的肉刑改以笞刑代替,景帝又减少了笞刑数目。在边境地区,汉文帝与匈奴继续实行“和亲”。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材料三   汉为发展同中亚、西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据当时文献记载,通往中亚、西亚的大道,有南北两条,这成为后来著名的“丝绸之路”。1959-1969年,在“丝绸之路”的我国境内新发现了大批文物,在民丰这个当时曾是南路要冲的地点,发现了“汉司乐府印”,说明那时在当地曾设立了专为供应汉朝使者和行旅所需食粮的管理屯田事务机构。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1)材料图A大泽乡起义由_______、吴广领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起义失败后,项羽等人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项羽在________(战役)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秦朝灭亡后,图B刘邦与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_______”;刘邦最终取得胜利,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汉代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在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秦之兴】

材料一        战国七雄形势图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秦之固】

材料三

                                     统一文字                                                          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秦之衰】

材料四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秦之亡】

材料五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过秦论》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②是哪一诸侯国?材料一中哪个国家后来实力大增,哪一场战争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该诸侯国实力增强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2)材料二中“秦王扫六合”的“秦王”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王朝的都城在哪?“秦王”建立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根据材料三所示,秦王兼并六国后,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四所述是我国历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地位?该事件体现了什么精神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从秦帝国的兴亡史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024-01-09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校七年级学生围绕秦的历史进行了一系列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大秦的崛起】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改革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1)材料一描述的是秦国历史上哪一重要改革?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对秦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如果你是生活在当时的农民,你会拥护改革中的哪项内容?如果你是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士兵,按军功的大小,你会得到哪些奖励?
【秦朝的统一】

材料三:



(3)图一向我们展示了秦朝巩固统治的哪项措施?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回答,秦朝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
【帝国的灭亡】

材料四:三老、蒙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胜)。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4)材料四描述的是秦朝历史上的哪一事件?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探究及所学知识,说说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022-11-22更新 | 2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三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


(1)材料一中“卫鞅”是谁?依据材料指出卫鞅变法的依据?
(2)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
(3)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扫六合后什么时间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都城在哪里?
(4)建立国家后“秦王”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
(5)材料三反映了秦朝末年怎样的政治情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9-12-12更新 | 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