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3 题号:21862420
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大一统”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有哪些积极作用?

材料二:汉武帝破例拔擢狱吏出身的公孙弘为丞相,是让儒士广泛参政的标志。公孙弘四十岁才学《春秋》,竟能拜相封侯,使士人和一般官吏看到要被任用和升迁,必须学习儒经。汉武帝此举,意在树立榜样,使天下“群士仰慕”。

——据张诚《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简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拔擢公孙弘反映的治国思想及其影响。

材料三: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晏子)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爱国如饥渴。——班固
       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曹植
(3)材料三是同学们搜集到人物的名言名句。据此谈谈,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过程中,我们的责任与担当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周室笼络天下的时候,尚且害怕外界的袭扰:抵御袭扰的措施,没有比亲近亲属更好的了。所以用亲属作为周室的屏障。

——译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材料二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竞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译自《左传·宣公三年》

材料三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

宁息,岂不难哉!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中国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一涉及的是什么制度?谈谈周室实行该制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段材料反映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为了解决分封王国带来的弊端,秦朝和西汉王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四指出,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所学,请写出汉武帝时期促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事件。
2024-04-03更新 | 3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1)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一年?商鞅变法得到哪一位统治者的支持?该事件体现出“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这个事件有什么历史作用?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2)请回答,“秦王扫六合”是指什么事件?“扫六合”的完成是在哪一年?“秦王”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材料三: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3)材料三中的“皇帝”是谁?“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

材料四: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4)请回答,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2018-01-23更新 | 6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3】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从古至今,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强有力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担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军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材料四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明史专家吴晗《朱元璋》

材料五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六     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唯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1)材料一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这一历史功绩是在哪一年完成的?
(2)材料二认为“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千年古国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个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秦朝和元朝在地方管理体制上分别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材料中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谁?
(4)材料四中,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跳”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材料五中侵占台湾的“贵国"是哪个国家?台湾收复后,清政府是怎样管理台湾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6)材料六中,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写下《望大陆》又因何而起?
2018-08-05更新 | 4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