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夏商周的更替 > 分封制和宗法制 > 分封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2 题号:2228445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周室笼络天下的时候,尚且害怕外界的袭扰:抵御袭扰的措施,没有比亲近亲属更好的了。所以用亲属作为周室的屏障。

——译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材料二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竞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译自《左传·宣公三年》

材料三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

宁息,岂不难哉!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中国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一涉及的是什么制度?谈谈周室实行该制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段材料反映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为了解决分封王国带来的弊端,秦朝和西汉王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四指出,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所学,请写出汉武帝时期促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事件。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华文明在改革中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周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及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 食货志》


(2)材料所指的改革是什么?依据材料说明这一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汉初将冶铁、采矿、煮盐等山泽之源下放给私人经营,出现了大量靠经营冶铁、煮盐的富商,形成一股与中央政权相抗衡的社会势力。武帝中期,多次大规模的征讨匈奴,军费开支浩繁,财政入不敷出,朝廷不得已向豪富借贷,而富商大贾却“不佐国家之急”。在此情形下,汉武帝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对盐、铁实行官管,由政府垄断。

——摘编自万海峰、肖燕《略论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制度》


(3)根据材料归纳汉武帝对盐、铁经营政策进行调整的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0-11-17更新 | 8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用“这种公正的方式”选举出让大家信服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1)据材料一,请说出文中“这种公正的方式”是指哪种制度?材料认为实行这一制度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王朝)叫什么?建立者是谁?

材料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障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材料三是周朝代什么制度的反映?根据材料指出,实行这一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四:战国时期,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设置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4)材料四是秦国哪一次改革的内容?本次改革对秦国有何影响?

材料五: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政治建制示意图(下图)。



(5)材料五表明秦朝实现统一后,创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材料六: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6)依据材料六,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0-11-10更新 | 6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偃说(shui)上(汉武帝)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摘编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四   到了晚年,汉武帝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讲到了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改革之举。他以回顾和总结的口吻讲到即位之初面对的选择:“汉家庶事草创(刚刚建立),加四夷侵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治理国家没有可遵循的法度)。”(他说汉朝政权刚建立的时候,处在草创阶段,再加上周边有外敌的军事威胁,如果我不改变一些做法,后世子孙要想治理好这个国家就没有可以遵循的法度)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汉武帝登上历史舞台后,汉朝的政治局面为之一变,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摘编自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这两种政治制度有何显著区别?(提示:从两种制度官员任命方式找区别)
(2)材料三反映了“偃”的哪一建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从其计”的目的。
(3)据材料四,指出汉武帝实施一系列改革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对汉朝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4-02-19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