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一战的背景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 题号:21966253
当今世界既是一个博弈的世界,也是一个合作的世界。在博弈和合作中,各种国际组织的建立或将世界导向战争、对抗,或引领世界走向合作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博弈的世界]

材料一: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较量,曾给国际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


图一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                       图二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合作的世界]

材料二: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昔日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在东方,来自苏联和其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严重衰落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

材料三:欧洲联合的进程表

起步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宗旨是推进经济合作,创造共同市场
发展1993年,欧盟诞生,更强调建立政治联盟,实行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并加强司法及内政事务上的合作
扩大至2013年,成员国由最初的西欧6国发展为包括中东欧国家在内的28国,人口超过5亿
危机联合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17年,英国正式启动“脱欧”程序,欧盟经历着新的考验
[发展的世界]

材料四:“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我们认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习近平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所示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其扩军备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灾难性的后果?图二所示的对抗使世界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联合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欧洲联合进程的基本趋势。
(4)材料四中“中国勇敢迈向世世界市场”指的是中国加入了哪一个国际组织,这表明中国政府对经济全球化持怎样的态度?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开始的时候,所谓自由是指贵族对抗国王,可是后来,它逐步地就变成了整个国家反抗国王的暴政。在几百年的时间中,王权和民权之间的这种斗争,是英国政治史发展的一个主线,正是在这样的抗争中,英国走出了中世纪,走进了现代世界。             

——钱乘旦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1870—1913年)


材料三:1913年英、美、德、法殖民地面积的比较

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1234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17世纪的英国通过什么方式“反抗国王的暴政”?通过哪部法律文献对王权和民权进行了规定?
(2)阅读材料二,写出推动187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领先的事件。该事件与材料一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3)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1913年美、德工业产值超过英国的原因?这一时期,美国发明了什么交通工具?
(4)大国实力此消彼长,通过以上问题探究,请你写出推动大国崛起的因素。
(5)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之间会产生哪些矛盾?这些矛盾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2018-02-08更新 | 4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世界局势】

材料一:“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摘自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的演说


(1)分析材料一中德国在19世纪末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的含义。德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最终导致了哪一战争的爆发?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2)材料二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①领土方面: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②军事上: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③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④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某条约


(3)材料三的内容出自哪一条约?该条约中,哪条内容最能说明德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的企图完全落空了?

材料四: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的国际关系制度的名称,它的实质是什么?
2017-11-26更新 | 8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以来,美英矛盾逐渐缓和,而美德矛盾则日益增长,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竞争对手,至1914年,美国在拉丁美洲的投资为17亿美元,德国为9亿美元,直追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额猛增,而与同盟国的贸易额则猛跌,甚至几近于零。美国同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美国参战提上了议事日程。

——据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加入协约国参加一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协约国与同盟国的核心国。

材料二   30年代的世界局势并未像美国所希望的那样向前发展,反而出现了越来越不利于美国的变化,最终迫使美国走上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道路.局势的变化首先表现在美国主张的“欧洲均势”政策被打破.……换句话说,在整个欧洲几乎全部被纳入德国的版图之后,美国除非参战,否则就会被排挤出欧洲,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其次,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日益受到威胁和损害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存在受到了直接的挑战。

——据刘国玲《论二战中美国从中立到参战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30年代世界局势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存在受到了直接的挑战”具体史实。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023-05-07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