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2203249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他出身农家,陈胜起义后,他集合三千子弟在沛县响应,自称沛公,后被项羽封为汉王,他能够知人善任,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最终迫使项羽兵败自刎,然后统一天下。

汉朝初年,一些皇帝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他”的名字。材料一中的“盛世”指的是汉初哪一统治局面?

材料二   他是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王莽末年,农民起义爆发,他抱着恢复刘姓统治的目的也开始起兵。公元25年6月,他正式称帝,重建汉政权,定都□□,史称东汉。

——摘编自《历代帝王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的名字和“□□”处的都城名称。该都城也是历史名城,多个朝代曾在此定都,请再举出一例在此定都的朝代。

材料三   他是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他曾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向他献上了《隆中对》。后来他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之联合迎战曹军。最终联军大败曹军,曹操带着败兵北撤。这次战役对于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的名字。指出这场“战役”的名称。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文帝二年诏日:“农,天下之本也民所恃也……”文帝十三年还下诏全免田租。

——《中国全史》

材料二:“……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物。”

——《汉书.景帝纪》

材料三:《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汉武帝牙十年间。国内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除自然灾害外,国内没有遭受重大动乱,国家极为富足。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分析,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共同观点?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建立七十余年会如此繁荣和政府实行哪一政策有关?这一繁荣局面后世称为什么?
(3)上述材料对当今社会的启发是什么?
2019-04-21更新 | 4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都赦免还贷、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文帝治国理政的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及其继任者施行这些措施的结果。

材料二:在苏联,发展生产的首要目的一直不是放在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与文化需要上。勃列日涅夫18年的改革,以牺牲人民消费品生产为代价,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苏联市场供应紧张。勃列日涅夫也曾谈到,许多地方“向居民供应食品的困难依然存在”。这种畸形的经济、抑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苏联经济出现停滞、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据陆南泉《苏联走近衰亡的勃列日涅夫时期》整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

材料三: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调整示意图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指出A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名称。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指出B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出发点。这一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

材料四: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5)根据材料四,指出党和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

材料五:1979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随后在其他省份推广开来。……20世纪80年代初,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肉类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产量高速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的增长率年均高于9%。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能翻上一番。

——据【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国史》整编


(6)根据材料五,概括中国农村改革进程的特点。

材料六:正如学者们所说,中国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农民)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1978年开始,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中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灌溉面积达10.08亿亩,一半以上的农田旱涝保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400万人,各类新型主体达330万家,农药使用量连续负增长,从传统到现代,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7)根据材料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形式持续稳中向好”是由于在农村实行了哪一措施,该措施最早在哪里开始。哪一措施的施行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8)综上,你认为党和政府制定农业、农村、农民政策的着眼点是什么?面对“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你对农业发展有何建议?
2023-07-29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探究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适应、利用和改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高、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1由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的名称。

材料二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岑参


2由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伯禹”和“李太守”推动当时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

材料三   如下图


3由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商鞅变法中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材料四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牛车。

——《汉书•食货志》


4出现材料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由此汉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最终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汉武帝的哪些措施促进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018-12-07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