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 张骞通西域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 题号:2203249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七年级一班开展了一次以提升历史核心素养的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和大家一起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材料一   [名片呈现——提升时空观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场战役的共同特点。

材料二   [识别史料——进行历史解释]

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中当上了郎官。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召,出使大月氏,与堂邑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关,……匈奴扣留了张骞十多年,张骞始终保留着汉朝的符节。不肯投降。……当初张骞出行时有一百余多人,同去十三年,只有二人能够回还。从此以后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跟汉朝互通往来(互通使者)。

——翻译自《汉书·张骞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使命是什么?从中能看出张骞具有哪一优秀精神品质?写出西汉朝廷后来设置了哪一机构来管理西域?

材料三   [行万里路——追寻历史足迹]

古代科技一古代科技二

图 一   邢台内丘扁鹊庙

图二河北保定祖冲之故里
(3)考察历史遗迹或遗址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从上述历史遗址中任选一处,简要说明这位历史名人的贡献。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探究历史的真实。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真实的载体,是我们论从史出的依据。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时天予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

材料三:2015年底江西省南昌市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震动全国。墓中出土了有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生平故事的屏风和竹书《论语》等珍贵文物上万件。

——摘编自相关考古发掘报道

材料四: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材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1)材料一中“天子”是谁?“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史记》的作者是谁?该书的历史地位如何?

(2)材料二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有哪些历史意义?

(3)材料三出土文物反映了墓主人喜好什么思想?这可能与汉代哪一项政策有关?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4)据材料四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二哪则材料更可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的史料以探求历史的真实?

2019-02-23更新 | 25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过“丝绸之路”,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毛织品、胡桃(核桃)石榴、胡萝卜、胡豆(蚕豆)大蒜、苜蓿等陆续传到中国。

材料二   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材料三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开通于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有何意义?
(2)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我国汉代哪一事件有关?根据材料一、二写出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贸易商品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丝绸之路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4)列举两例唐朝加强同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史实,明朝中外交往的史实一例。
(5)综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对外交往有何认识?
2019-07-11更新 | 4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改革与创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先秦篇】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最能体现“选贤与能”的制度是什么?“天下为家”又是指哪一制度?“图1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制度产生的作用。

【秦朝篇】

图2

图3 秦二十六年铜诏版

(甘肃省镇原县博物馆藏)


铜诏版的铭文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诏书,共5行40字,秦小篆字体。其内容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候,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馆,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2)结合图2回答,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创立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又创立了哪一地方制度,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结合所学,指出图3为秦朝____和____措施提供了佐证(从以下各项中选择,填序号)。
①统一文字   ②统一货币   ③统一度量衡   ④统一车轨

【西汉篇】

材料二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方面推行的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
(4)材料中“凿通”西域的是谁?写出“陆上要道”的名称,并说明开辟这条“要道”产生的重要意义。

【北魏篇】

材料三   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之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


(5)根据材料三、概括北魏统治者为巩固统治而面临的矛盾焦点体现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汉化措施。
(6)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创新的认识。
2024-02-25更新 | 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