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夏商周的更替 > 分封制和宗法制 > 分封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 题号:22099766
创新是贯穿中国古代史的一条明显主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初年,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以保证周王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材料二


材料三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起兵反叛。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

材料四           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这条路,中国将丝绸、瓷器等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葡萄、石榴等。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

——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秦始皇首创的什么制度?秦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3)针对材料三描述的现象,西汉的汉武帝采取了什么建议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题干“         ”应该填写什么?图中A处是这条“通商易货之道”的出发点,A处应该填写哪一地名?这条“通商易货之道”的开通有什么积极作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观察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反映的是西周时期推行的哪一制度?写出其实行的目的。
(2)根据图示和所学按顺序写出周代的贵族等级的划分。
2023-11-02更新 | 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请你运用所学整理以下学案,完成探究性学习。
探究一:【制作工艺创新】

商周时期的工匠铸造青铜器采用的工艺,主要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


(1)运用所学,写出“采用以上工艺制造出的”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的名称。
【生产工具创新】

铁器发生影响的方式人人都很熟悉。比以往工具生产效率更高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起初的黄河流域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流域。


(2)铁制工具出现在我国什么时期?从材料可知,与以往工具比,铁制工具的优势是什么?
探究二:【建筑工程创新】
(3)中国古代哪一著名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水利工程由谁主持修建?
(4)长城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最早的生命线条,秦汉王朝留下的生命记号。”“修筑长城,是西周以来农耕文化对付游牧文化侵扰的又一项措施。”依据上述材料可知,西周以来“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三:【政治制度创新】
      
(5)依据图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周为巩固疆土,实行什么制度?
(6)写出图二呈现的秦朝政治制度的名称。写出秦朝创制该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7)结合所学,将图二中A处填写完整。写出秦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8)综上所学,中学生应该培养什么精神?
2023-10-17更新 | 12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古今中外,无数次变革成为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周人分封的子弟,通常住在封国城市内,谓之为“国人”。封地所在的一些本地族群,住在城外或自己的城市内,其首领与上阶层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

——摘编自许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农业生产……商鞅制定新的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不论是贫民子弟还是权贵,要想获得封赏,就要努力立军功……每个百姓都要进行登记,采取连坐法,让百姓之间相互监督。

——摘编自《“商鞅变法”究竟做了什么?让弱小的秦国一步登天》

材料三   “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完全的过程……秦汉的建立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秦亡后,汉代统治集团建立大一统国家模式。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统治机制”的名称。分析这一制度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简述秦朝“政治变革”的影响。
2024-01-24更新 | 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