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 科举制的影响、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22188350
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制度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请写出开创科举制的朝代;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材料二   唐朝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图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武则天为该制度的发展又做出了什么贡献?

材料三   宋代……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宋朝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该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四   这种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概括该制度的历史意义。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中国治国理政中值得吸收借鉴的经验。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材料二: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材料四:隋唐文化成就辉煌,尤其是唐朝文学;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兼容并蓄吸收了很多不同民族文化,而且很多的文化都带有佛教文化的色彩,是封建时代文化的高峰时期。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指的是什么朝代创立的什么制度?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科举制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武则天和唐玄宗采取哪些措施完善科举制?
问题三:写出材料三图一和图二生产工具的名称。
问题四:材料四中“尤其是唐朝文学”指的是什么?你知道其中成就突出的代表人吗,请列举其中两位?请列举出隋唐时期“吸收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例子。
2022-04-04更新 | 10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有一制度使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什么贡献?

材料三   宋代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

——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举制度又有什么新的举措?该措施反映了宋朝实行什么样的国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影响和实质。
2023-10-21更新 | 10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

——唐太宗

材料二:“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1)材料一、二中的“选举制度指什么制度?它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为这一制度完善的唐朝皇帝有哪些?
(3)这一制度对中国的考试制度有什么影响。
2023-07-25更新 | 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