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22354645
“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巩固篇】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思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边疆治理篇】

材料三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3)西汉时期在秦疆域基础上,向西有了巨大拓展,西汉政府是怎样对这一地区加强管辖的?

【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材料四   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良种马、香料、玻璃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四中所指的“这条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校七年级同学在学习了“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之后,对秦始皇和汉武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辽阔的疆域结成大一统的整体。西汉继承秦制,经过前期的休养生息和汉武帝的积极开拓,使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所以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材料二: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没有比秦始皇更富有争议性的皇帝了。有些学者视其为一个英雄,而另一些学者则视其为一个罪人。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司马迁:刻薄寡恩,心如虎狼。

材料三:历史连续剧《汉武大帝》的开头片段,有这样三句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根据材料,结合史实问答


(1)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两位帝王应该在政治上采取什么措施呢?
秦始皇:
汉武帝:
(2)为了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两位帝王也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请问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秦始皇:
汉武帝:
(3)两位君王在促进大一统的过程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他们两人在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请问你能对此作一下说明吗?
秦始皇:
汉武帝:
(4)两千年后中共十八大四中全会重申了要加强以法治国,强化监查制度。请问这两位君王采取了什么措施去强化监查制度?
秦始皇:
汉武帝:
(5)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我们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站在他们所处的历史情境下,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加以评价。请你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去评价秦始皇?
2021-04-13更新 | 1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 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阅读材料一,请回答:李白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推行了哪些措施(写3项)?
(2)材料二中提到的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采纳的是谁的建议?除此以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他政治和经济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 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 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四:三国鼎立形势图:



(3)材料三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
(4)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 军阀混战的局面, 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请根据材料四《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1-03-15更新 | 3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生产力的发展,制度的创新,思想文化的进步是一个国家繁荣统一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等一整套铁农具。


(1)从材料一中你能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这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材料二:秦朝(秦始皇)搭好了大一统的框架,创立的大一统是个全面的大一统,包括政治大一统、经济大一统、社会大一统、交通大一统、文字大一统。

——摘编自《中华文化要义:大一统》


(2)请从材料二“大一统的框架”中任选两个,指出其具体措施。

材料三:汉武帝即位时,富商大贾势力恶性膨胀,地方王国铸币泛溢。为此,政府颁行了五铢钱,由于这种钱币制作精美,工艺精良,且具有一定的防伪性,远非私铸者能及,货币的混乱状态被彻底刹住。对盐的生产,全国设37个盐官分别管理。铁的做法也一样,自开矿、锻冶、加工到发售,一概归国家经营。此外,政府还加强对全国物价的掌控,打击囤积居奇的现象,把富商大贾迁到都城附近或者边远地区,使其丧失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曾昭英《汉武帝的经济改革》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控制经济的措施及主要目的。

材料四: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并谈一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2022-11-25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