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2236197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秦朝汉朝
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和汉朝在政治方面的重大举措,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

材料二   

朝代明朝清朝
政治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一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和清朝在政治方面的重大举措。
2024·湖南·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摘编自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材料二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三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政治制度就完美无缺了,就不需要完善和发展了。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

——摘编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分封对象。结合所学,说说这项制度下,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最少两个)。
(3)根据材料三概括如何做到“制度自信”?
2023-04-15更新 | 7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古今中外,无数次变革成为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周人分封的子弟,通常住在封国城市内,谓之为“国人”。封地所在的一些本地族群,住在城外或自己的城市内,其首领与上阶层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

——摘编自许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农业生产……商鞅制定新的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不论是贫民子弟还是权贵,要想获得封赏,就要努力立军功……每个百姓都要进行登记,采取连坐法,让百姓之间相互监督。

——摘编自《“商鞅变法”究竟做了什么?让弱小的秦国一步登天》

材料三   “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完全的过程……秦汉的建立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秦亡后,汉代统治集团建立大一统国家模式。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统治机制”的名称。分析这一制度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简述秦朝“政治变革”的影响。
2024-01-24更新 | 1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为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材料二   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山东为齐鲁大地,山西为三晋之地,这些地点的由来从历史上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涉及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这些地名与西周哪一制度有关?当时周王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政治制度?图中空白处应该填什么官职?
(4)制度创新能够推动社会进步,联系个人实际谈谈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020-11-16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