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22485305
国家治理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方国家是运用宪法资源实现国家治理的先行者。1689年《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实现了对各种利益群体的有效整合,提升了英国的国家治理能力……濒临毁灭的邦联政府已不能有效地治理这个政治共同体,在1787年宪法设置的治理框架下,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迅速提升。这两个国家的宪法都促成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改善。与本国的国家治理相得益彰。

——喻中《论中国法的精神》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思想。萌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完善于建设与改革时期。党带领中国人民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制定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思想是认识这个伟大政党的密码,也是解开中国何以能从近代遭外强欺凌、积贫积弱的边缘走向现代化强国的一把钥匙。

——摘编自罗峰等《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国家治理的意义,并据此归纳影响国家治理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二,简述英美两国的法律如何促成了本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改善。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宝贵经验,并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实践的事例加以说明。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大单元理念】书籍目录揭示线索,隐含认识。以下目录出自王家范等撰写的中国古代史专著——《大学中国史》。阅读目录,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在目录横线处填入相应内容。(填写字母)
A元                    B帝国的繁荣与开放                    C历史大变动:春秋战国
(2)第二章第一节的标题是“寻觅中的夏”,其下包含了“文献传说中的夏朝”“夏文化中的考古探索”两目。据此,推测作者“寻觅”夏朝历史的方法是(     )(填写字母)
A.只研究文献材料B.将图像材料与原始文献相互印证
C.只研究考古材料D.将文献、传说与考古材料相互印证
(3)第四章以“大一统帝国的创制(创立制度):秦、汉”为标题,作者意在强调(     )(填写字母)
A.秦汉两朝制度的不同之处B.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意义
C.秦汉两朝的兴衰与更替D.秦汉创制对古代大一统王朝的深远影响
2024-05-17更新 | 2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毛泽东有词云:“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秦始皇、汉武帝均为我国历史上影响巨大的封建帝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李白诗中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秦朝统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一指出,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图二、图三反映出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   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货币,还拥有兵权。


(3)材料三反映了汉初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消除这一威胁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为解决财政问题,他在经济方面有何举措?
(4)“秦皇汉武”被人相提并论,你认为他们共同的伟大政治功绩是什么?
2024-01-20更新 | 1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首领位子的制度?请写出两位与这一制度直接有关的人物。
(2)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的办法有了什么新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描述的是两周实行的什么制度?此项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材料四反映的是秦朝的一项政治制度,该制度在地方上废除了西周的政治制度,在地方实行什么行政制度?该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9-12-12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