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两晋兴亡及江南开发 > 西晋兴亡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 少数民族的内迁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8 题号:22606640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与交融、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之名,初本专指匈奴,后为北族通称,以其形貌相同,不可无以为别,故以方位冠之乌丸、鲜卑之先,称为东胡是也。其后循是例,施诸西北,则曰西胡,曰西域胡……居地可以迁,俗尚亦易融合,惟形貌之异,卒不可泯,故匈奴、乌九、鲜卑等,入中国后,胡名遂隐,惟西域则始终蒙是称焉。

——摘编自《吕思勉读史礼》

材料二

材料三   沙陀族建立的后唐、后晋与后汉王朝,并未带来严重的种族歧视与压迫,反而历经摸爬浪打促成了各民族的融汇。恰恰在这一时期之后,所谓蕃兵胡将问题,河北、河东地区的“胡化”问题,不再成为纳入士大夫视野的严重问题。活动在中原地区的沙陀、粟特、回鹘等民族,有许多就地融入了汉族社会。

——摘编自邓小南《论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称“胡”的民族具体有哪些。分析“胡”由北族通称变成仅指西域人的原因。
(2)材料二呈现了哪两种类型的史料?请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信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五代宋初“胡”“汉”观念有何变化。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既频繁又复杂。同时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交融,中华民族进一步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相关问题探究。
【政权分立】

材料一:



(1)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
【经济开发】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成熟),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初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2)对比材料二、三,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出任意1点即可)
【民族交融】

材料四: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五:

   


(3)材料四中的“魏主”是谁?诏令规定了他的哪项改革措施?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于中华民族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概括总结】
(5)结合以上探究,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3-09-15更新 | 8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新旧时代交替,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及在复杂的斗争中生存下去,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变法。各国变法都注重任用实干型人才,重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不同程度地实现富国强兵,推动了封建化进程。

——摘编自盛文林《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变革》


                      图A     商鞅铜方量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竞相变法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一、归纳各国变法的共同点。图A体现出商鞅变法的哪一内容?

材料二

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采纳王猛的建议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并大力兴办学校,热心地借助儒救理念推进国家建设、健全风俗,使得前秦快速强大,一度成功统一了华北地区。

——摘编自[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魏晋南北朝》




     图B   淝水之战示意图

材料三

(孝文帝)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图C   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
①材料二中的“前秦”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根据材料二、概括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采取的改革措施。图B战役有何特点?
②图C中的①处是哪座城市?根据材料三、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采纳管仲建议,改革内政,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人物。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4-03-19更新 | 1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500年前的文化地图


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这种现象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历史上把这种现象称为什么?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你说说以上这种现象的影响有哪些?

材料二:



(3)根据材料二的主要路线及所学知识,列举通过这条道路,东西方各有哪些特产或技术传到对方?(每方各列出两项即可)

材料三:



(4)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推动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请你针对“文明·交流·互鉴”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2021-03-15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