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2267459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国土空前广袤……秦王朝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扩展,又设九原、南海、桂林、象郡、闽中5郡。于是,除了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颁行汉朝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二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材料一中,秦朝是如何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管理的?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何重大意义?据材料指出秦汉边疆治理的相似之处?
(2)材料二中,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有效管辖,清政府设置了什么官职监督地方政务?据材料分析清朝在我国疆域发展史上的地位?
2024·湖南长沙·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坚持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部落时代】

材料一



(1)据材料一,写出A处人物及其建立的国家名称、B处制度的名称。
【封建时代】

材料二   周公教导成王,大意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辱王朝,等于不贡。”


(2)据材料二指出他们生活的朝代和实行的制度,并结合所学概括“众诸侯”的义务。
【郡县时代】

材料三   秦朝行政制度示意图



(3)据材料三,将该图中C、D两处补充完整,并指出D处官员产生的方式。
【总结】
项目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E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F
权力特征G高度统一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E、F、G处内容。
2023-11-28更新 | 3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秦朝,在刀光剑影中诞生,在大刀阔斧中行进,在农民战争的硝烟中灭亡。走进“大秦帝国”,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统一篇】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分析从图1到图2版图变化的历史意义。
【统治篇】

材料二:嬴政大帝是这个空前伟大事业的总工程师,几乎就在征服六国的同时,他立即就把军事上蓬勃的破坏动力,转变为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建设动力,成为中华大黄金时代的高峰。

——摘编自柏杨《中国最短命的王朝:秦隋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统一措施的具体内容
政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在中央设立①________、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②________
经济统一货币为③________,统一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为④________
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军事北击匈奴,修筑西起⑤________、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灭亡篇】

材料三:秦朝作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王朝,其实力自是不容人质疑。尽管实力强盛,但秦朝在历史上驻足的时间比起其他朝代来讲却少得惊人,为什么这样一个强大到让六国屈膝的大国……在经过短暂的辉煌之后却草草地被义军收了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综合以上探究,分析秦朝的兴亡给后人的历史启示。
2023-12-02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为提升同学们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张老师运用了如下学案。结合所学知识

【编制年代尺——理清历史脉络】



(1)根据上面年代尺上的信息,写出①②所代表的朝代,并概括B时期的阶段特征。

【分类整理——解读政治制度】


(2)如下卡片1、卡片2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哪种政治制度?写出卡片3中汉武帝“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措施。
卡片1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皆举亲也。

——《左传》

卡片2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卡片3
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材料研读——提取历史信息】

材料一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古郡名)来者,皆改之。”

——摘译自《资治通鉴》


(3)上述两则史料反映的是哪次改革的举措?
2024-03-11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