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两晋兴亡及江南开发 > 西晋兴亡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 少数民族的内迁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22856257
我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只写序号)
(2)将上述图片按“民族冲突”与“民族和平交往”的方式进行分类。(填写序号)
(3)请你任选一幅图片,写出该图片反映史实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东汉以来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迁徙,各民族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交融的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口又迁往江南,使江南得到开发。据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迁徙】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1)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于什么时期?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请写出此时迁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名称?(最少写三个)
【民族融合】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俗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判断是哪次改革的措施?材料二中说的“北语”是指什么?除材料二中所说的内容之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材料二中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积极发展】

材料三:“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的鱼是主要食物,人们不得不采集果实和贝类充饥;经常放火烧山,刀耕水田;没有商人贩卖货物,也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家.”

——西汉・《史记》

材料四:“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指的是庄稼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书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3)《宋书》里的记载与《史记》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的变化,结合这一时期人口的流动,说明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
(4)江南经济的发展对当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5)我们要在历史中汲取经验,更好地前行。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2021-01-17更新 | 3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役名称时间战役经过意义
赤壁之战208曹军的兵力有20余万,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两军在赤壁对峙。曹军远道奔走,兵土疲惫,军中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又流行疾病,以致刚一交战,曹军便遭失利,撤到江北。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淝水之战383383年,苻坚不顾一致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东晋团结一致,从容应对,以8万精兵应战,在淝水与前秦军前锋隔岸对峙。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1)这两场战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请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补充完整。

材料二   下面是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出东汉、魏、晋时期迁到辽宁一带的是哪个少数民族?写出一个迁到陕西一带的少数民族?

材料三   下面三幅图画慕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胡床,又称交椅、绳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胡床方便携带,原来主要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将领在打仗时行军所用。方凳也是代表新型坐姿的新型坐具,比胡床高,无靠背。此外椅子,也就是带靠背的凳子。这些新型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



(4)图二中的“胡床、椅子、方凳”在内地开始流行,说明了什么?
(5)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主题是什么?
2024-03-13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方式一歌谣学史】

夏朝建国属第一,中华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     。夏桀本是亡国君,     灭夏建商朝。     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商周决战在牧野,君死商亡周立。天子统治有加强,     行天下固。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亡在眼前。


(1)请在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将歌谣补充完整。
【方式二图片学史】

(2)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哪些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3)从两汉到隋朝定都洛阳的政权有哪些?
2022-03-05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