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战国七雄 > 七雄征战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 题号:22868655
【衣冠天下与中华文明】

材料一: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决定进行军事改革,训练骑后制敌取胜。要发展骑兵,就需要进行服装改革,具体的做法是吸收东胡族及楼烦人的军人服式,废弃传统的上衣下裳,将传统的套裤改成连为一体的裤子。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胡服骑射”的故事。

材料二:唐朝的恢宏艳丽在女子服饰上鲜明地表现出来,那种睥睨一切的大气令人叹服。妇女们的审美需求是如此的强烈和大胆,以至美、新、奇成为了服饰乃至生活的重要标准。妇女服装的款式、面料都极为丰富多彩,有汉族式的,各种少数民族式的以及来自域外的;面料则上自极为贵重的百鸟羽毛、绫罗锦缎,下至普通的沙麻之属,应有尽有。

材料三:中国历史悠长,服装又最重求新求变,这种变化是与审美观念、社会环境等种种因素相关联的。中国幅员辽阔,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也发展了与本民族的地域、习性等相适应的服装文化。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也更会促使中国服装文化的发展与丰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黄能籍、乔巧玲著《中国服装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胡服骑射”反映出的服饰变化,并说明导致该变化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女子服饰的特点,并由此说明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

材料一:战国形势图



(1)图中A、B、C、D代表诸侯国名称,秦国位于图中_______处(填写字母)。图中E、F、G代表战役地点,经此战役后,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国进攻的战役是______(填写字母)。

材料二: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徒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

——《史记·秦本纪》


(2)依据材料二分析,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出其主要措施。

材料三: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谱籍)。

——《史记·商君列传》


(3)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这次变法?为什么?根据所学分析这次变法的影响?
2021-11-25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器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并为扩大耕地,开发山林,发展水利交通创造了条件。

——改编自《管子》

材料三   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四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片一、图片二反映的历史发展阶段,分析图片二中历史发展阶段结束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写出春秋时期推动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原因。由此促进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出现?
(3)材料三中认为“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商鞅变法中的一例措施加以说明。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并指出其核心思想,秦始皇是如何践行“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的。
2024-02-06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85年,齐国管仲改革,管仲辅佐齐桓公,实行盐铁官营等措施,使齐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为齐桓公的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445年,李悝辅佐魏文侯,实行变法。政治上,打击旧贵族,无功不受爵。另外,制定《法经》巩固变法成果。结果巩固了统治,实现了富国强兵,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

材料二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在春秋时期,有的大国曾吞并了30多个小国,有的大国甚至吞并了四五十个小国。相传西周时期有1800国,到春秋时期兼并为100多个,在政局上起作用的有十几个。到战国时期,只有7个大国十几个小国。

——白至德编著《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

材料四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改革或变法的共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材料三反映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4)材料四中出现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5)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重大社会变革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4-01-01更新 | 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