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铁犁牛耕的使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 题号:2289770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内容(部分)

类别

内容

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坦山岩劝农记》石碑(部分)注:该石碑刻于南宋初年,记录了时任郴州知军率部巡查,宣扬皇帝的劝农诏令。碑文中有“务农重谷,天下之本”字样(如方框所示)。

——湖南省博物院《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1)材料一中的哪一措施突出反映了商鞅变法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广泛使用了哪种农业耕作方式,使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
(2)材料二作为珍贵的实物史料可以印证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奉行什么经济思想?南宋时,中国社会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综上,影响古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21年,是“十四五”农业农村规划开启元年。回顾古代农业,汲取经验,完成相关问题探究。

材料一:



图1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炭化的稻粒

材料二:

   


图2   骨耜(距今约7000年)                            图3 铁农具

材料三:“(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摘自《华阳国志·蜀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描述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概况。(请从农作物种植和住房结构两方面描述)
(2)材料二中的“铁农具”最早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图2到图3生产工具的更新反映生产力水平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现象主要得益于谁主持修建的哪一水利工程?
(4)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们今天的农业发展有哪些借鉴?
2024-01-03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深耕细作】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制农具和牛耕最早出现的时期及影响。
【巩固统一】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朝的经济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对外贸易】

材料三   “天马徚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今四夷服。”

——摘编自汉武帝《西极天马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时期到达“西极”的人物以及开辟的交通要道的名称。分析开辟这条交通要道的历史意义。
【交流发展】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安定)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那忘饥。

——摘编自沈约《宋书》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请同学们结合你家乡的实际情况,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2024-01-30更新 | 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材料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四 及(注:等到)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注:古代方法),犹以务本(注:注重本业、农业)之故(注:原因),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一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并依据材料一写出商鞅变法的特点。(写出一点即可,1分)
(2)材料二中能获取的直接历史信息是什么?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原有的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此商鞅在变法中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
(4)用材料四中的一句原话,概括“商君”所做所为的历史作用。
(5)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启示?
2020-11-17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