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孔子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0 题号:22917666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在国家、民族发展道路上意义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材料二   宋朝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材料三   在唐政府为官的外国及外族人有数千名之多:有官拜大将军的,有入朝为相的,日本人阿倍仲麻吕留居唐朝五十年,专门管理外交事务……唐朝生活的外国人之中,僧侣也占了很大一部分。鼎盛时期的唐朝对宗教的态度是较为宽容的,不仅佛教徒大量涌入,袄教、景教、伊斯兰教都有众多的教徒在长安一带活跃。

——罗成尔主编《知中·洋人》

(1)孔子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是我国哪一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后期我国出现了文化繁荣局面,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举出两例宋代自信和创造力的突出表现。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唐朝在“洋人中用”问题上体现的自信。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
2024·湖南岳阳·二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百家争鸣,是风云激荡的大变革时期。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1)请在战国形势图上标出战国七雄名称。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2)材料中的“商君”是谁?各举一例说明秦国是如何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的?
(3)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   在他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他广开私学,使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注意“因材施教”的方法,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一生培养了三千多弟子,比较著名的有72人。


(4)文中的“他”是何人?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论被整理在哪一著作中?秦国乃至秦朝都采用哪个学派的思想治国理政的?
2022-11-30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思想文化是时代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摘自《论语·为政》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简要分析其积极意义。

材料二   唐朝是诗歌的繁荣时代,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出处

节选诗句

《登观音台望城》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寄汴州令狐相公》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寄胡饼与杨万州》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送崔致远西游将还》

十二乘船渡海来,文章感动中华国

《正月十五夜灯诗》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自动帝京

——摘编自《以诗证史——从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的时代气象。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气象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明清世情小说继承了宋、元话本的现实主义传统,作家们对世俗社会十分关注。在作品中,反映了他们的思想与情绪,塑造了一批市井人物形象,为文学史画廊增添了新的内容。如《拍案惊奇》卷一写到了苏州客商张乘运等专一做海外生意,“……中国货物,拿到那边,一倍就有三倍价。换了那边货物,带到中国,也是如此。”

——摘编自《明清小说与明清江苏经济》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小说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时代背景。
2023-04-28更新 | 11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像
以激烈的社会变革为时代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景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大意:不分别亲疏关系,不区分地位尊卑,一切由法律来判断)

——摘编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   在稷下学宫时期,人们开始调和儒、法的积极成果,将儒家的礼治主张同法家的法治主张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提出了礼主刑辅、阳儒阴法、王霸并用的政治模式理论,使礼与法这两种基本的治国手段由过去的排斥对立变为联手互补。

——摘编自白奚《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诸子并起、学派林立”景象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家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家的集大成者。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学术思想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2023-11-11更新 | 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