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 孝文帝改革 >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 题号:22922885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统编教材中关于我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内容(部分)

途径或类别教材内容要点
①________  北魏孝文帝推行了汉化措施;前秦苻坚锐意改革;辽、西夏、金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元朝“行汉法”;清朝沿用中原历代王朝制度。
②________  秦朝迁徙中原人与越人杂居;东汉时,北方少数民族内迁;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方人口南迁;元朝时,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
③________  西汉与匈奴和亲;魏晋南北朝至元朝时期,各族通婚;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和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是包括固有之二十八省、蒙古、西藏而成之整个国土,中华民族是由我汉、满、蒙、回、藏及其他各民族而成的整个大国族。日本帝国主义肆意武力侵略,其目的实欲亡我整个国家,奴我整个民族,凡我任何一部分土地,任何一部分人民,均无苟全侥存之理。

——摘自《康藏民众代表慰劳前线将士书》(《新华日报》1938年7月12日第3版)

材料三 贵州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贵阳举行,这是贵州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体育盛会。竞赛项目有10个,分别为龙舟、独竹漂、射弩、陀螺、押加、蹴球、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秋千、民族健身操;表演项目分为竞技、技巧、综合3类,将有28支队伍参加角逐,由各代表团根据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实际,自行编创参赛。

——摘编自《人民日报》

(1)将以下我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方式填入材料一相应位置。(填写英文字母即可)
A. 人口迁徙    B. 互通婚姻    C. 制度建设
(2)根据材料二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依据图示,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

材料二 “……改革的最大特点在于,把胡人的汉化进程纳入政治体制,使之法制化、常规化,使北方地区的胡人与汉人的差别日趋缩小,以至于融为一体,这是北魏改革最为了不起的成就。”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胡人”是哪一少数民族?据材料二说说推进“胡人的汉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3)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两则信息的关系。

材料四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种谷》


(4)写出材料四中这部著作的作者及其历史地位。
(5)综合上述材料,说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进步的趋势有哪些?
2020-03-16更新 | 27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改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下列有关改革的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
贺赖
丘穆陵独孤
步六孤贺楼

材料二:“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诫”

材料三: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1)材料一材料二都与我国古代哪一位皇帝有关?试用一句话对这位皇帝进行评价。
(2)材料一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与汉姓“元”对应的鲜卑姓是什么?
(3)材料二中“北语”“正音”各指什么?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三是改革后,一名南朝官员在北方的所见所感。结合所学,指出这次改革的意义。
(5)从这次改革中,我们获得的启示是什么?
2019-09-21更新 | 39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


材料二   北魏都城平城所处位置偏北,周围农业不太发达。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加强对南部区域的控制,更好地吸收汉族文化,孝文帝决定把都城迁到位置适中、经济文化发达的洛阳。鲜卑贵族大多反对迁都。孝文帝没有退却,他巧妙而坚定地实施了迁都计划,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摘编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魏主(孝文帝)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今欲断诸北语(少数民族语),一从正音(汉语)。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突然改变)。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结合所学知识,简要 概括这两种情形各自导致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材料所涉及的改革内容。
(4)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孝文帝改革对我国历史带来的深远影响。
2020-03-16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