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 题号:22946711
小钱币,大历史。货币是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从古至今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货币中可以窥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万币归宗】

材料一 此后,各诸侯国的旧钱币不再进入社会,圆形方孔钱开始在全国广泛使用。这不仅意味着奇形怪状的货币不再流通,今后货币形状会规范统一,还代表着古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货币改革取得成功。

-据《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与发展论析》

【宝通中外】

材料二   日本仿唐风气盛行,政府曾多次派“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受唐朝货币制度影响,708年,日本正式在奈良仿照唐“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珎”。这是见于文献记载的日本历史上最早的自铸货币。

【一纸千金】

材料三   宋代前期,蜀地流通以铁钱为主,这使得从事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的商人为货币的支付而烦恼。11世纪初,成都16户富商联保发行了一种可以兑换铁钱的凭证……它的形制规范,用统一纸张制作,并制作了特殊记号以防止假冒,任何人都能凭这张纸在参与联保的任意一家商户及其分铺换取纸上所注明的铁钱。从此纸币逐渐在蜀地流通开来。

——摘编自何一民等《成都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的货币改革出现在什么时间?改革后的货币叫什么?统治者进行该项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该改革能取得成功得益于哪一政治制度的确立?
(2)和同开珎是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遣唐使除了将唐朝的货币制度传回日本,还学习了哪些唐朝的先进文化?(请任意列举一例)曾六次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的唐朝高僧是谁?
(3)材料中“可以兑换铁钱的凭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写出纸币的名称。请根据材料概括,北宋时期纸币在蜀地流通开来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和民族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1

       2

   

3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
(2)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什么制度?
(3)观察材料三,图1反映了秦朝的什么地方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有什么历史影响?
(4)材料三中的图2,图3分别反映秦朝采取了什么巩固统一措施?
2023-11-05更新 | 10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人的统治改变了夏商时期亲族聚居,一族即是一“国”的政治结构:在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的基础上,以周王“授土授民”的名义赐予,建立起一批以周人为统治族的新型国家。一国之内则是各族混居,这就为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就是从这一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才第一次具有了“天下一体”的观念,而作为中华民族主体民族的华夏民族的生长聚合,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

——摘编自王和《中国早期国家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人政治结构的变化及影响。

材料二: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概称为“夷”。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不同时期华夏族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3)上图是《秦朝形势图》。请将下列番号填在图中的空格里。
①为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而开凿的水利工程。
②为抵御匈奴进攻修筑的防御工程的西起点。
(4)请列举其他两项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统一问题的认识。
2023-10-03更新 | 2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目录

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卷二夏本纪第二

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

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歌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一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材料三:


上图是一艘沉浸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的宋代商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是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2007年打捞出来,船内发现大量金银铜铁瓷器类珍贵文物,“南海一号”及所载文物现存于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1)请写出材料一中A、B两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实现统一的王朝名称。
(2)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属于哪种史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更为可信的是哪种史料?
(3)从材料二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出自哪部史书?并说明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4)小明参观了“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南海一号”及所载的文物可以帮助他从哪些方面了解宋朝经济的发展状况?
2023-08-02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