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唐朝的中外交往 >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 遣唐使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4 题号:22949977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另一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时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

材料二   宋朝很重视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在北宋都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政府在这些城市都设立了市舶司。市舶司岁入多达约110万缗。中国出口的物品有丝、绢、锦等纺织品以及陶瓷、金银产品等,输入的物品有珍宝、象牙、犀角、钻石等。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 多个。

——摘编自刘炜等主编《中国文明传真·第三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

材料三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概括郑和船队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唐朝是一个繁荣开放的时代,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七(2)班就盛世唐朝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回答问题:

[励精图治]

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版饱而身毙。

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为君之道的核心是什么?他的哪那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思想?

(2)从材料二中唐太宗为什么要引用这句话?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的用人原则。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当时的发展盛况?

[对外交往]

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

材料四: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4)根据材料四,说出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怎样的?他们主要把唐朝的哪些东西带回国内?

(5)唐朝时期世界各国与我国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以古鉴今]

(6)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我们应该借鉴唐朝哪些方面的经验?

2019-08-10更新 | 125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汉字的书写与传播】

材料一:

东汉画像装的书写者,书写材料为简牍,坐姿为跪坐,书写姿势为“握卷写”

南北朝《北齐校书图卷》,书写者坐在胡床上,左手持纸卷,右手执笔,正在书写

北宋《解盐图》,一盐官在高坐具上垂脚而坐,书写姿势为“伏纸写”

材料二:汉字不仅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结晶,它还为周边国家所使用,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在历史上曾长期使用汉字,日本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创制了日文,现在仍夹用汉字。我国很多少数民族仿照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如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等,且汉字被多个民族共同使用,成为大范围社会交际和文化沟通的桥梁。

——摘编自李滨英《中华汉字对周边少数民族创制文字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指出从东汉到北宋书写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汉字传播的历史影响。
2024-06-06更新 | 3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图中的文物可作为研究哪些朝代历史的史料?它们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2)指出材料二图片中两种钱币的相似之处,并说说这些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西夏货币
在西夏陵墓、遗址、城址考古中,所有的铜钱窖藏,都以北宋钱为主,占80%90%,西夏钱没有超过2%……西夏虽然铸造钱币,但西夏社会流通的主要币种不是西夏钱,而是北宋钱。

——摘编自牛达生、陈育宁《西夏钱币研究》


(3)材料三中的西夏货币与中原王朝的货币有诸多相似之处,这反映了当时民族关系发展的哪一趋势?结合所学,分析“西夏社会流通的主要是北宋钱”的原因。
2024-05-18更新 | 1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