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 苏联(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33 题号:2977640
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新经济政策,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材料二 《国家经济复兴法》规定了公平竞争法则,要求各工业企业确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和市场分配;工人有权组织起来,选派代表与雇主谈判,要求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对此,部分资本家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而罗斯福则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向富人敲竹杠”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罗斯福所说的“新应用”指的是什么?
(3)从材料一、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苏联和美国对经济体制调整的侧重有何不同?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苏俄之“变”】

材料一   苏俄“1921年把市场,实际上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到1936年苏联又建立起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大国崛起》

【美国之“变”】

材料二   1925-1937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美元)


【世界之“变”】

材料三


                                                     图1                                                                                图2                                             图3
(1)材料一中,1921年苏俄“重大的突破”指的是什么政策?据材料一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1936年纯社会主义体制“指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急剧下降的原因。
1933年,美国为恢复经济采取了什么措施?指出这一措施的“变”之处。
(3)据材料三图1,指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指出图2、图3反映的国际组织名称。
(4)综上所述,归纳世界经济之“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024-02-02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曾出现一些以“新”命名的事件,下列材料涉及到其中的两例。

【学有所悟】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NEP),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史学界一直对罗斯福新政持批评态度,认为罗斯福并没有放弃他的阶级属性,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仍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摘自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到底“新”在哪里;你认为列宁所说的“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的含义是什么?
(2)了解“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后,你有什么感悟?
2023-02-25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运动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墓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圈地运动被看作是英国工业居首位的先决条件的原因。依据材料简要概括工业革命两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材料二       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船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促使“一个中国的日本”和“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出现的事件。依据材料概括日本文明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20世纪20、30年代的苏俄(苏联)经济发展

项目年份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

(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图1       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统计

图2       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在世界的比重
(3)指出材料三中图1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图2中苏联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结合所学指出,推动其变化的动力。

材料四       美国成为强国的历程始于18世纪末,结束于20世纪初。美国……东西两侧濒临大洋,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结束南北分裂,完成统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扩大生产和黄金储备;战后又在军事高科技领域不断创新,抓住信息革命的机遇成为新经济的领头羊。……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不断补充的人才,各种文化的碰撞,融合和发酵,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李剑鸣《美国历史》


(4)依据材料四,简要概括美国崛起的条件。(写出三个即可)

材料五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中国1978-1984年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中国1980年-2016年深圳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5)结合所学,分别用相关政策(或措施)解读材料五中图3、图4反映的现象。

材料六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的全面改革的第一阶段后,……20世纪90年代大会的召开,使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6)结合所学说出材料六中的“大会”。同时谈谈当前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从各国崛起的历史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022-03-28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