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建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 题号:4367115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问题。
【制度篇】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创立者是谁?
(2)为了把选拔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隋朝创立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到明朝有了什么变化?
(3)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民族团结,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什么制度? 20世纪末期,我国政府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提出了哪一重大决策?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御辱篇】
(4)明朝和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许多重大斗争。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机构篇】
(5)为加强对新疆和西藏的管辖,清朝前期分别在两地设置了什么机构?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三:如下图。


材料四: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五:公元六世纪,北魏政权由于内部政变而分裂为东、西两部,其后又为北齐、北周所替代,但历史的演进和民族的融合并未因之停滞,而且呈越来越深化之势。终于为全国在新的基础上实现统一创造了条件。于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达到了第二个高潮,即隋唐盛世的兴起,大唐气象的到来。

——马雪芹《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和隋唐盛世的形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写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哪个朝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汉时促进“西部贸易交流频繁”的通道是什么?这条通道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中秦汉时期“北方边境战争不断”的具体史实。
(3)据材料三,概括民族交融的特点。(任答一点)
(4)材料四中提到,十六国北朝时期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请列举具体历史事例。有时又“趋于和缓”,请列举一例这一时期少数民族统治者为缓和民族关系所采取的措施。
(5)据材料五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交融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任答两点)
2023-01-18更新 | 4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汉书·严安传》记载:“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汉书·食货志》记载:“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

(1)秦王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王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首创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暴政的表现?
(4)有人评价秦始皇为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那么你持什么观点?请说明评价历史人物的依据原则是什么?
2023-11-16更新 | 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大一统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颇有建树,影响深远。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十六斤铜权(秤砣)上的铭文拓片和《琅耶刻石·始皇颂诗》节选

   

材料二   秦王(始皇)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庶民,抛弃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治民,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

——译编自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   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最大的公;虽然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就开始了……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

——译编自柳宗元《封建论》


(1)材料一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请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概括贾谊和柳宗元对秦始皇的评价。
(3)请你从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课本中挑选一位古代君王(秦始皇除外),如周武王、汉武帝、孝文帝等,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作出评价。(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09-13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