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战国七雄 > 七雄初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6105716

赏影片、设情境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途径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动荡的“春秋争霸”。

【观赏历史影片】

(1)影片中的故事发生于哪一时期?这一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有几十个,都出现了哪些霸主?(至少写出三个)

【创设历史情境】

如果你是导游,请带我们跨越时空,去感悟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2)说一说:导致诸侯争霸的原因是什么?

【感悟历史真谛】

(3)想一想:有人说,春秋时期战争连绵不断,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有人说,春秋时期的战争,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你如何看待春秋时期的战争?

【知识点】 七雄初立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一次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应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匈奴控制了西域大多数国家,在战略上对西汉形成三面夹击态势,威胁汉朝的统治。汉武帝从匈奴降者口中得知月氏与匈奴有宿仇,于建元二年(前138年)派遣张骞为使者出使西域⋯⋯汉宣帝时期,西汉将西域有效纳入中央的管理体系,有效稳定了西域局势,实现了对西域的统一。

——胡志磊《汉代西域经略的影响及当代意义》

材料三:文帝的全面汉化是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于中原汉民族文化的伟大典范。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孝文帝的封建化改制对于鲜卑族和汉族来说,都有无可置疑的历史进步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中,图一是什么时期形势图,图二是什么时期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示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及“西汉将西域有效纳入中央的管理体系”采取的举措各是什么?结合所学,想一想张骞通西域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指出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进步性”。
(4)通过探究,请概括出从春秋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
2024-03-10更新 | 1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其中有七个诸侯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材料二   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用了十年时间先后攻灭东方六国,“六王毕,四海一。”



秦始皇像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组诗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中历史现象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填写下列表格的空白内容。
秦军先后攻灭了:

________年,“六王毕,四海一。”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2022-03-15更新 | 2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子曰:“……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三 赵将廉颇驻守长平,筑垒固守,相持三年,不分胜负。公元前260年,赵王急于求战,结果中了秦反间计,他不满廉颇凭固守以疲秦军的战略,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领兵后,贸然大举出兵,秦将白起佯败,诱赵军至预定地点,用伏兵把赵军分割包围。赵军被困46天,饥饿无粮,以致人相食。突围失败,赵括被秦军射死,赵军全部投降,除240个年幼的士兵回赵国报信外,其余40多万全被坑杀。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是哪个时期的形势图?
(2)材料二中提到的霸主是谁?
(3)材料三是哪次著名战役?谈谈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
2022-01-07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