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近代史 >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6122269
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它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烦恼。请根据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与生活


材料二: 科技与环境


材料三: 科技与战争

1914~1918年,6300万人被动员入伍,800万人死亡,2200万人严重受伤或残废,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平民也死于战争。……前工业化国家不可能为这么多的人提供饮食、衣物、装备,并将其运输至杀戮场。……不仅士兵的数量较之前更大,而且每名士兵拥有的火力远远超出了他的祖先所能想象到的范围:1914年的1名机枪手或炮手所造成的死亡,比100年前的整整一个团还要多。                                                                                                           

                                                               ——(美)马克斯·布特《战争改变历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两次科技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图三代表的科技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三幅图片所反映的状况,分别是哪些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结果?根据材料并联系实际,指出它们造成了哪些社会问题?
(3)材料三反映出科技对战争产生了什么作用?
(4)你认为我们怎样才能利用好科技?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38年版伏尔泰著《牛顿的哲学原理》封面:“光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牛顿的哲学原理》)上“牛顿,他准备了一把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用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

材料二   



威廉和玛丽加冕                      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纺纱机

材料三   英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表


农业所占比例工业所占比例
177040%16%
182124%31%

材料四   19世纪中后期无产阶级斗争历程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牛顿的科学成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写出一点即可)
(2)请简单说明材料二两幅图片所代表的事件之间的关系?
(3)分析材料三可以看出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举一例使用该动力的交通工具。
(4)材料四示意图中革命理论的创立者是谁?该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工业革命与革命理论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2024-01-28更新 | 1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为什么会陷落?虽然战争显然是灭亡的原因,但国家的器质性疾病是经济,即生产率低下。生产率低下是由于生产技术未能大大向前发展,而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似乎在于罗马的奴隶制度

材料   二中世纪的西欧农奴必须在耕种领主自营地之后,再耕种自家的份地。他们每周通常要服役三至四天。除此之外,还要从事打柴、筑路、修宅、运输等各种杂役,农民还必须向领主交纳实物地租和各种杂税摊派,如结婚税、财产税以及教会的什一税等。因此中世纪西欧农奴的生活极为艰苦。农奴和依附农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封建剥削的压迫之下,在这里的一切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领主和其家属的生活需要。

材料三   中世纪的西欧是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各种战争频繁。当时的农业生产依赖畜力,但畜牧业无法提供大量的牲畜供农业使用,因此许多时候农业更多依靠的是人力进行耕作,效率低下。在1114世纪,黑死病肆虐了整个欧洲,致使大部分国家的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直接导致了社会生产领域劳动力资源的严重稀缺。此外,自然条件也不容乐观,如在12871293年,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持续地袭击英国南部地区。所以,中世纪西欧的农业生产总体并没有十分巨大的进步。

材料四   13世纪下半叶,英国农村已出现追求市场利润、依靠雇工经营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富农地产,汉丁郡托斯兰百户区的陪审员威廉的地产即为一例。他有地产约160英亩,通过买卖、转租等手段集中地产,地产集中起来后即实行雇工经营方式……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下列新现象:自由农民在收获的时期,按时收取工资。到16世纪末,英国已经出现一个租地农场主阶层,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

材料五

探究主题: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
史料   解读
文本一:这四个纺织工业部门生产技术都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手工操作被更为先进的蒸汽动力和机器作业取代了。
文本二:现在一个八岁的儿童使用机器生产,比以前20个成年男子(手工)生产的还要多。

材料六   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生存方式,因而劳动是幸福的。

——王永章《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三个层次》


(1)结合所学,写出共和国时期罗马奴隶的主要来源。依据材料一中划线部分,归纳罗马奴隶制生产方式产生的影响。写出在战争和经济的双重打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
(2)依据材料二,概括农民和农奴的生活境况并指出他们进行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指出以上情况发生在当时哪一典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中。
(3)依据材料三,归纳阻碍中世纪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不得抄写原文)
(4)写出材料四中出现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这一生产经营方式具有即将到来的哪一社会形态的性质?结合所学,写出这一经营方式下,(富余)农产品的流向。
(5)围绕材料五中的探究主题,分别对文本一、二及表一进行解读。(每个解读1点即可)
(6)社会发展离不开劳动。结合材料六及自身,谈谈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征程中,你怎样获取属于自己的劳动幸福感。(提示:写出自己未来的职业构想,并作以简单说明)
2022-11-21更新 | 4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一般地讲,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技术的进步。请回答相关问题:
⑴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哪个国家?工业革命后人类历史进入了什么时代?                      
⑵“19世纪下半期,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逐渐趋于完善,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自然科学的新突破,这些为资本主义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中“为资本主义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指的是什么?自然科学取得了新突破,请举一例。                                                                                                                                                                
⑶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什么为核心标志?试举一例我国近几年来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⑷2013年4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扬州市、泰州市、盐城市等12座城市为最新一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科技部强调,试点城市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区域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贯穿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请你为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2016-12-12更新 | 1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