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6245983
改革发展是社会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至亲”。

                                                                 ——《战国策 · 秦策—》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秦国有何影响?

材料二:“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又诏革衣服之制……改国姓为元氏姓”。

——赵翼《廿二史札记》


(2)材料二中的“帝”是谁?上述材料体现了他哪些改革措施?

材料三: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材料三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1)“管仲相桓公”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
(2)依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有处哪些,并住据材料指出秦国变法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的哪些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获得怎样的启示。
2023-10-23更新 | 3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主流思想也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为发生改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1)材料一中“变法之令”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西汉建立之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2)据材料二概括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与民休养生息”,使西汉前期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

材料三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3)材料三反映出董仲舒的主张是什么?该主张的提出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如何才能不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2020-11-14更新 | 5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经济发展、政治改革、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上的常态历史现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始农业的耕作形式是刀耕火种。这一时期的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铁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农具。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而且也带来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这就使得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


(1)据材料,概括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鞅列传》

译文: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

B.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止鲜卑语,统一说汉语;……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2)材料A、B两场改革分别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说说改革要想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材料三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十六国北朝政权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摘自统编版教材


(3)据材料,列举魏晋以来民族交融的表现,并指出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提示:从生产生活、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民族心理等角度列举)
2022-06-13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