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9 题号:72297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秦始皇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哪一民族的进攻?

材料二   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如今,它虽然在历史的风雨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仍以苍苍莽莽的气势,威武雄浑的壮阔,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永远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万里长城”有何现实意义。
(3)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文化和经济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大一统”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有哪些积极作用?

材料二:汉武帝破例拔擢狱吏出身的公孙弘为丞相,是让儒士广泛参政的标志。公孙弘四十岁才学《春秋》,竟能拜相封侯,使士人和一般官吏看到要被任用和升迁,必须学习儒经。汉武帝此举,意在树立榜样,使天下“群士仰慕”。

——据张诚《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简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拔擢公孙弘反映的治国思想及其影响。

材料三: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晏子)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爱国如饥渴。——班固
       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曹植
(3)材料三是同学们搜集到人物的名言名句。据此谈谈,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过程中,我们的责任与担当是什么?
2024-02-22更新 | 2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礼记·大学》: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结合所学,解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由列强争霸演变为诸雄兼并,东周的另一个时代……即将到来。一方面,诸侯之间的战争将更加惨烈;另一方面,华夏文化的核心凝聚力已经牢不可破,战乱中的民众渴盼着重新统一。更重要的是,由于思想的开放,整个中国酝酿出一个千年不遇的……时代。

——《中国通史》

(1)材料中“东周的另一个时代……即将到来”指的是哪一时期?据材料分析战乱中的民众最重要的渴盼是什么?

材料二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头桶权衡丈尺……秦人富强,诸侯毕贺。

——《史记·商君列传》

(2)材料反映的这一变革对秦国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   如图


(3)观察上图,秦始皇为适应民生需求,分别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材料四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4)材料中汉初统治者的措施促使哪一治世局面的出现?

材料五   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5)据材料回答,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是什么?综上所述,谈谈王朝兴替对你的启示。
2023-12-09更新 | 4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交通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其建设类型、发展速度与国家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于公元前220年修建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公元前212年命令蒙恬修了一条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经云阳、上郡直达九原。秦始皇为了支援征服南越和西瓯的战争,命令监御史禄在今广西兴安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桂江上游漓江之间的交通,解决了运输粮饷的问题,才将越族打败。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及至1850年,美国的铁路总长度为9021英里,超过英国而居世界第一。由于是初创阶段,各铁路公司之间缺少联系导致各公司修建铁路的铁轨不一,(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不利于全国铁路网的形成。第二阶段,全国统一铁路网形成。内战结束后美国西部先后又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

——《齐斌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初探》《现代交际》2011年第4期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进入飞行时代,1914年美国开通了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等航班,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20世纪70年代开始,能搭载数百人的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主流。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一一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2019年中国民用航空公司共有机场238个,飞机3818架,定期航班5521条,其中国际航班953条,定期国际航班涉及65个国家和167个城市。

——高中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在交通领域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作用。
(2)材料二中“初创阶段”美国南北铁轨不一的原因是什么?分析内战后铁路建设高潮出现的原因。
(3)人类进入飞行时代得益于哪一项动力技术发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国际国内因素有哪些?
2023-04-14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