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孔子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7278110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空前活跃,各种学说蓬勃兴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材料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韩非子》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并结合所学回答孔子创立了哪一学派?

(2)阅读材料二分别概括老子和韩非子的主要主张。

(3)据材料三回答“百家争鸣”的影响。

(4)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结合所学回答“百家争鸣”的局面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即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都合乎礼,就是仁)“为政以德。”(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哪个方面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说出其含义

材料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3)材料二反映了孔子哪个方面的影响?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句说说对你的学习与什么帮助或指导?

材料三:“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4)材料三中“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指的是哪一史实?他还提出哪些教育观点?
(5)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坏公物”的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请将空白处填写完整:
A.损坏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说服教育解决。——这是        (学派)的主张。
B.损坏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这是         (学派)的主张。
C.损坏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思过自行解决。这是         (学派)的主张。
2018-01-08更新 | 3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材料三: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尊崇儒家思想,“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思考,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核心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说秦始皇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思考,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为了尊崇儒术,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的措施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4)秦始皇、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方法不同,但目的一样。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2020-01-20更新 | 2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1)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 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①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②秦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
④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不同的。
(2)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020-01-11更新 | 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