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 题号:21812497
东西方的思想智慧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来自各诸侯国活跃了一百余年的儒家王者师、道家传人、法家骨干、阴阳家领袖,他们互相对立、互相争鸣、互相吸收、互相促进,共同培养了特殊的理想人格风采、留下了示范后世的良言淑行。

——摘编自王立《百家争鸣与大一统》


(1)根据材料说明各思想流派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描述的是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以及材料中“新的时代精神”指什么?材料一、二的两场运动有什么共同作用?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3)阅读上面示意图,回答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在俄国的成功革命实践活动(历史事件)。马克思主义哪些特点使其富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一时期的社会的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的社会转型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交融……为思想解放、文化多元开辟了广阔天地。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并概括该历史时期终结的标志。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的社会”局势的特点,并概括其影响。
(3)综上所述,总结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2024-01-11更新 | 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先人们的智慧得到全面迸发,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一片繁荣。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局面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思想派别中共二十大报告关键词观点衔接
儒家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有教无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以法治国
儒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顺应自然
墨家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结合所学知识,依据相关提示在材料二中的序号处填写正确的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简要说明传承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必要性。
2024-02-02更新 | 1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这一著作里的“泛爱众,而亲(接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治理)之以德,齐(整顿)之以礼”“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意蕴深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论争的共同问题。
(2)概括材料二中孔子的思想主张。
2018-02-23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