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明朝的统治 > 八股取士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 题号:7824344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

材料一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材料二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 下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


材料四 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古代,教育受社会发展影响,又作用于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汉武帝以后,各类学校纷纷出现,官学有中央办的和地方办的,中央官学又有最高学府——太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还有鸿都门学、宫邸学等专门学校,地方官学都是学习儒经的,此外还有民间办的大量私学,包括高级程度的经师收徒讲学和初级程度的蒙学。

——《汉代的教育体制》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学校教育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重视教育的影响。

材料二:据曹松叶先生《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

——任继愈主编《中国文化小百科中国古代学校》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书院教育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反映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明代各级各类学校以《五经》作为首选的教学内容。洪武十七年,又把书学、算学完全排除在外,学校教育不见算学的影子。明代建国后的二百余年中,数学除了珠算外非但没有充分发展,连古代数学成就都难以为继,《九章算术》几乎失传。《永乐大典》抄录了《九章算术》,却藏于深宫。

——《明清时期教育课程设置之比较的研究》


(3)据材料三,归纳明代数学没有充分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种现象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2019-05-29更新 | 6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明清初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清后期逐渐落后于世界,根据材料探索明清兴衰的原因
【强化君权】

材料一: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为了巩固统治,他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强化皇权,朱元璋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他设立了哪一机构监视官民,使皇权高度集中?

材料二:张传玺在《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中说:“明朝时,考试的内容是 ‘四书’ ‘五经’考试范围必须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则写道:“这是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


(2)材料二中两人所论述的是明朝的什么制度?为什么说它“是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
【和平交往】

材料三: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3)材料三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三大特点?有什么历史意义?
【闭目塞听】

材料四: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列。

——《中外历史纲要(上)》


(4)材料四反映了当时清朝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影响。
(5)通过明清朝历史的探究,你都有哪些收获?
2022-07-14更新 | 2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之前,选官主要凭借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

(1)为了克服材料一中的弊端,隋朝统治者创立了怎样的选官制度?这种选官制度在哪位皇帝时期正式确立?

材料二:宋朝时期,统治者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隋朝创立的这一选官制度……

(2)材料二中,宋朝时期,这一选官制度得到“改革和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材料三:

明朝举子看榜图

(3)结合材料三,图中的举子参加考试时,解答题目的文体格式是什么?这种规定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4)自隋朝以来,这种选官制度不断发展变化,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2019-07-11更新 | 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