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三国鼎立 > 官渡之战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8952593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

材料一: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水面偏能用火攻。“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材料二: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大败袁军。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1)材料一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指谁?大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3)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这一名著是什么?描绘了三国时期怎样的历史和作者怎样爱国情感?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在中国历史上,他创造性的开创了一套管理中央的行政制度以及影响后世的地方制度。

——翁伯赞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材料四   《史记》记载:变法前夕,代表贵族势力的大臣纷纷反对,认为现行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改。商鞅则认为“治世不一道(办法),便国(对国家方便)不法(仿效)古。”《魏书》记载: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涉及),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1)依据材料一,谈谈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在政治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上”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有何高明之处?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为实现“志在千里”的远大理想,曹操做了怎样的努力?
(4)政治家的个人品质与修养影响着改革的推进。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分别谈谈你对两位政治家的认识。
2024-02-23更新 | 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统一之后的一次大分裂,而分裂中又有统一。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

                           图1                                          图2

                           图3
(1)在图1和图2两次战役中都处于重要地位的是谁?他在两次战役中的不同结局,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2)图2的战役对当时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统一之后的一次大分裂,而分裂中又有统一。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次短暂的统一,说出这个政权的名称;它和秦朝一样,都短暂而亡,而且灭亡的原因相似,请说出共同原因。
2020-03-25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易为淫乱,……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不削而稍弱矣。”

——《资治通鉴》

材料三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秦统一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请结合所学将材料一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图示以及所学知识,秦统一后在中央设立“三公”,在地方上建立起什么制度?为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答出一点即可)
(3)材料二中的“上”“陛下”指的是谁?主父偃的建议是什么?这一建议有何巧妙之处?
(4)材料三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哪一次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024-03-24更新 | 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