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7 题号:9375095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西汉主父偃

材料三……臣愚以为诸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君”是谁?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出“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
(3)秦朝为了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为了解决政令的推行和各地文化交流造成的障碍,秦始皇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建议,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实行了什么措施?为加强统治,汉武帝如何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铸造铁农具示意图                                             山西出土的“牛尊”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代表当时我国古代农业发展水平提高的两项重要标志是什么?这两种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有何重要意义(或作用)?
(2)材料二中“卫鞅”是属于哪家学派?“孝公”指哪国国君?
(3)材料三所述的是个什么事件?这么做目的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影响(或作用)是什么?
2023-11-04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后来居上的变法】

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

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1)材料一中的“商君治秦”指的是哪一重大改革?根据材料概括“商君”改革的具体措施。(写出一点即可)
【国家统一的实现】

材料二   秦之一统,不仅实现了对诸夏领域的一统,而且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并南越、西南夷、西戎,建立起空前广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武帝)事实上是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以儒补法,巩固“大一统”。秦汉以来“大一统”观念形成以后,历朝历代,无论是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皆以天下一统为正流,以天下分异为歧路。

——贾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华夷”与“大一统”》


(2)为加强对“空前广大”国家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汉武帝“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对外交往的开辟】

材料三


   
(3)仔细观察如图,请写出为开辟此路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条路线在当发挥了什么作用?
2023-06-14更新 | 3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生产工具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在人类的历史上,劳动工具的每一次变革,都带来了划时代的生产方式的变革,从而推动土地制度发生变化,促进社会形态的变革,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清晰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材料一     尖状石器                    铁制农具

材料二   《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的记载,意思是说说原来作为宗庙祭祀品用的牛,如今变成田亩耕作的畜力。……春秋时期后期,人们取名命字,往往将“牛”与“耕”相连,如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犁,字子牛。

——引自林炳文著《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三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汉书·食货志》


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生产工具从图一到图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描述当时社会出现什么样的历史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产生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反映了出怎样的历史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023-03-07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