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夏商周的更替 > 分封制和宗法制 > 分封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1 题号:9458662
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基础,不同的历史时期,统治者通过不断创新,完善了社会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形容周朝就是一个班级,班主任是周老师,班级最初有100多名同学,而后不断减少。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材料二   


材料三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1)西周初年“周老师”通过什么制度管理全班,从而巩固了疆土?这些“同学”有个共同的名。那是什么?到了东周时期,“周老师”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班级人数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2)对比图1漫画中的“老大”对应图二中的哪一职位?根据图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西汉初年诸侯王的封地应该是图3的“国”还是“郡”为了解决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4)请预测一下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图2中哪一职位的权力会不断增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制度创新,不断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政治体制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   分天下以三十六郡——《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两种政治制度?
(2)材料二体现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什么措施?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3)为了彻底解决材料三内容反映的问题,汉朝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当时在思想方面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3-10-06更新 | 6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制度创新推动了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三“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下舜让位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是谁,并指出“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时周王和诸侯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结合材料三,请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春秋争霸战争的利与弊。
2019-12-07更新 | 7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的许多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请结合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

——摘编自郭沫若《中国史稿》等

材料二: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它们见证了秦朝的历史。


材料三: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它和西周时期制度的区别,主要是:一、封国的君位和贵族职位都是世袭的,而郡守、县令则可以随时由朝廷任免;二、郡县必须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监督,而封国对王朝则不一定。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四:


材料五:来自六国的贵族仍然忠于各国的王室,而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十分不满,平民百姓更是不堪忍受远征和大兴土木的沉重负担。奉行法家思想的秦王朝倒是从反面证明孟子关于“民心”的说法是正确的:战无不胜的秦王朝失去了民心,于是便分崩离析了。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四方古印文体现出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比较西周时期制度与郡县制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影响。
(4)材料四有文献价值还是实物价值?根据材料四写出你对秦俑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认识。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秦朝在哪些方面“失去了民心”?
2023-11-12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