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72 题号:9504012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建立与巩固。

材料一



(1)材料一中①处应填(填字母),②处应填。(A.孔子B.商鞅C.韩非子)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回答:朝实现统一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规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其下的行政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上,该朝废除旧的制度,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制。

材料三



(3)观察如图,说出西汉时期封国范围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摘编自《这样评价中央集权不妥》张传玺(人民网)


(4)依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曰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拓跋宏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1)材料一反应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他为了增强秦国的军事实力,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是哪位皇帝的改革政策?反映了他的哪些改革措施?他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或认识?

2017-12-27更新 | 4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二: 商君之法,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 车裂于市。


(1)根据材料一回答,商君指的是谁?他是如何推行法令的?
(2)他是通过什么措施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的?又是通过什么措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
(3) 材料二中商君被“车裂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7-11-26更新 | 2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亡,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尸体前;商鞅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五马分尸而死。


(1)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哪一年?谁支持了他的变法?
(2)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机构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
(3)变法中哪项内容遭到旧贵族强烈反对?
(4)商鞅最后惨遭五马分尸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
2019-10-23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