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 秦北筑长城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0 题号:9580765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的“皇帝”是谁?指出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反映了当时黄河流域在哪方面的现象?结合材料三,指出在什么事件后,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了?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特点。并归纳我们应该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材料二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哪里?
(2)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在政治方面创立了什么制度?从措施来看,秦朝采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派别的思想?
(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巩固北部边疆采取了哪些措施?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4)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最后导致了什么事件的爆发?
2019-11-12更新 | 6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古代的民族关系有战有和。其中和平是长久的,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 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造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西汉建国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汉式帝时期,西汉强盛起来,汉式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派大将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匈奴受到重创,被边迁徙漠北。

——自人教社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2)材料二中“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的做法是什么政策?汉武帝派哪两名大将北击匈奴?

材料三   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胡床、椅子、方凳。



(3)材料三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列举这一时期内迁的两个北方少数民族名称。

材料四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和罢官。

——翻译自《继书·卷二十一上》


(4)材料四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根据所学内容,这次改革有什么意义?
(5)结合四则材料及其所学知识,请说说北方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重要影响?
2021-01-17更新 | 10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加强中央集权是历代封建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因为)有(诸)侯王……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暏秦始皇本纪》


(2)据材料一,分析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根源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概括秦朝为巩固北部边疆而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引自教材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初期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国家遇到了什么问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材料四   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交往)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导(引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送给)王财物不可胜言。”


(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本次“(骞)为汉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材料五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


(5)材料五中“宣帝改曰都护”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历史上有何标志意义?
2020-05-02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