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9969098
制度构建和政策实行都反映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下设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实行的什么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二   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断绝“武人专政的传统”采取的政策。据材料二,说一说这一政策的弊端。

材料三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使其“与外界完全隔绝”?这一政策有何危害?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统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

——摘编自间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字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像政治研究》

材料三: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创立的最主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精神空间的凝聚”有何深远影响?
2020-06-30更新 | 6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史记·周本纪》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下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史书记载“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3)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后来对中央政权造成什么影响?汉武帝为消除这一影响在政治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在经济方面还有什么创新之举?
2020-02-17更新 | 6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 识读秦朝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任务二 识读元朝形势图

元朝形势图(1330年)

任务三 探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

秦汉元朝
地方行政秦汉在汉族聚居之地设县,边疆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设属国都尉和“道”进行管理元朝在内陆和边疆地区完善地方行政制度,同时注重边疆地区的制度建设。以西藏为例,设立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官员必须经过元朝政府的任命,各级官员必须遵守元朝法令,接受考核。朝廷在藏族地区统计户口,确定贡赋,建立驿站,并屯驻军队

—整理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任务一中“秦朝形势图”,指出秦始皇在 A 处为配合对南方的军事行动开凿的著名水利工程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疆域四至并绘制示意图。
(2)根据任务二中“元朝形势图(1330年)”,说说元朝疆域的特点。指出元朝创立了何种行政管理制度来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3)根据任务三,简要说明秦汉、元朝时期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措施,并指出其作用。
2024-04-19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